目前分類:其它作家&閒聊 (1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從未接觸過米奇‧艾爾邦的作品,那本暢銷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是拜舞台劇(註)之賜,我才有機會知道。我向來不喜歡所謂的暢銷書,總認為吹捧的意味大於實際價值。然而,讀完《時光守護者》,我有點明白米奇的作品能登上排行榜絕非因為炒作或好運。

在本書,作者以看似單純的三個人物與架構,述說了一個平凡卻珍貴的道理。

多爾,遠古時代的人物,發明了測量時間的工具。因失去摯愛爬上巴別塔,被困在時間的流裡,從此春夏秋冬與他無干。

維克特,富有的老人,擁有深愛他的妻子,卻因罹患不治之症,妄想停住時間,離棄家人,好創造第二人生。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已撰寫過的作品,不在此列。

江戶川亂步《人間椅子》

紀蔚然《私家偵探》
王者覺仁《這就是唐朝》(1-2集)
米涅‧渥特絲《死巷》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我11歲的日子,大概是忙著和同學在操場玩跳繩或不倒翁。偶爾緊張課業,嗆嗆男生,比起現在,日子逍遙的很。


不過《海神的祕密》中的小女主角芙拉維亞可沒這麼悠閒,同樣是活潑可愛的11歲,與她長相為伴的不是同齡的小孩,而是叔父留下來的實驗室。她熟悉各種化學藥物,習慣以本生燈燒煮食物,也得忙著應付視她如麻煩鬼、愛整她的兩個姊姊。芙拉維亞沒有媽媽,雖然她總是不由自主想起她;她有個溫文有禮的爸爸,但他除了沉浸在郵票收藏中,似乎對芙拉維亞的淑女教育顯得冷漠。

在英國比夏雷西的小鎮,即使芙拉維亞沒有同伴,依然快樂享受她的童年生活,儘管這童年生活充滿了化學藥劑與不可解的案件。她先是在教堂義賣會燒了人家吉卜賽老婆婆的帳篷,接著不經父親同意便將老婆婆安置在自家大宅的庭院。哪知當晚老婆婆遭人襲擊,命在垂危。鎮上另一名惡棍同晚闖進芙拉維亞家的大宅,隔天被發現懸掛在大宅外的海神波塞頓雕象的三叉戟上。

不知幸或不幸,芙拉維亞剛巧都是第一發現者。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歐美的犯罪小說,雖然因國情不同,描寫上會有所差異,但看多了,總覺得大同小異,類似的心情我曾在尤‧奈斯博的《雪人》心得文中抱怨過,從辦案的警探主角到被害者及其家屬,大抵換湯不換藥,讀久了都覺得膩味。


然而,這本《少女的悲劇》卻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沒錯,它依然存在不完美的主角(警探們)、撲朔迷離的案件發展與坎坷的辦案過程這套模式,但作者說故事的方式、背後隱藏的寓意以及充滿柔性的人文關懷卻十分吸引我。

故事從一對父母返家發現自己女兒慘遭殺害開始,母親眼見嫌犯的存在,憤怒之下勒死他,卻發現自己錯手殺死的竟然不是兇手,而是亟欲拯救女孩的男人。爾後父親又發現家中死者不是女兒,是女兒的好友,倖存的女兒極有可能遭遇綁架。案件於是在涉及三條人命的悲哀氛圍下緊張地展開。

或許因為我的職業使然,書中提及的家庭與青少年問題於我心有戚戚焉。被綁架的少女在同儕團體裡找不到依歸,轉而依附臭名在外的轉學生,因此鑄下大錯。儘管一條性命被保住,卻再也尋不回原本的單純與快樂,諷刺的是,連置身團體的空虛感都是可望不可及了。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池上永一這套《暴風雨》的印象,始於去年7月NHK BS時代劇播出的《龍之女》(今年1月於緯來日本台播出)。由仲間由紀惠領銜主演,描述十九世紀末期琉球王朝在列強環伺下的興衰盛亡。


女主角真鶴甫誕生,母親便難產死亡,父親因為她非男子,失望至極,直到三歲仍不為她起名字,僅以「喂」稱之。然而真鶴聰明絕頂,不但為自己取名,對知識的渴望與吸收能力更令人咋舌。原本父親寄望養子孫嗣勇能夠為孫家在王府取得一席之地,沒想到嗣勇卻難以忍受父親的鞭策而逃跑。真鶴為了保護哥哥,竟對父親提出女扮男裝代替哥哥參加科試的主意。自此,寧溫易釵而弁,改名孫寧溫,透過科試的成功,進王府的核心,也開啟她不幸的一生。

十九世紀的琉球與眾多的亞洲國家一樣,幾乎無法抵擋列強的衝擊。而琉球夾在大清與日本薩摩的角力中間,更是吃力不已。但寧溫以她淵博的學識、流利的語言與寧折不彎的剛毅,帶領琉球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日劇版本我看得不多,所以不清楚改編的幅度。但單就原著來看,寧溫這個角色確實相當有魅力。前期的她不過才十幾歲,卻可以隻身抗衡王府裡巨大腐敗的力量,雖然有知己朝薰助她一臂之力,但若非寧溫的堅持,王府不會走向更清新的未來。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過徐林克的《週末》,我對《夏日謊言》的試讀原本是有點猶豫的。《週末》的風格過於平淡,交織著德國的政治社會生態,更令我難有共鳴。然而,《夏日謊言》卻截然相反。或許說謊是構成人性的重要因子,本書讀來特別能打動我心,短短二天的上班日,我便解決完這十萬多字的作品。

《夏日謊言》集結了七篇短篇故事,每一篇都緊扣著書名,不同的謊言為著各異的目的,相繼出爐。有些叫人感到唏噓可憐,有些卻令人大嘆活該。

無論惡意、善意或無心的謊言,人生總是避免不了它們的存在,彷彿它們已深深根植於人性,在適當的時機,使人類不禁脫口而出。因此讀著《夏日謊言》的主角們拙劣或高明的謊言,即使內心輕蔑或憐憫,仍無法將自己與他們完全切割,因為自己未必不會陷入與他們相同的窘境。

明明知道真相才是最好的答案,可是書中主角卻無法擺脫謊言帶來的短暫麻醉效果,以為如此行動,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孰知,看似垂手可得卻因為謊言的出現變得,幸福變得遙不可及。

儘管如此,我想如果給予書中角色們再一次機會,恐怕謊言依舊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吧!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闔上《雨雞》的瞬間,我想到的是:如果我的大學生活是這樣度過,我肯定要抽死自己。


認真、嚴謹、自我要求高的學生時代的我,是沒法想像書中成天渙散、隨意度日,只追求轉瞬的愉悅而不思考未來的主角腦子裡裝的東西。

因此,本書成了一扇我無緣踏足卻得以窺見另個大學世界的窗口。

《雨雞》的背景在遙遠的、動蕩不安的日本,當時學生運動正盛行,不過主角山越只明卻是個與積極、熱血八竿子打不著的德文系學生。為了文憑、成績讀書,他沒興趣,上大學只是為了逃避家中的農業繼承權。生活費沒著落,他懶得打工,覺得生命耗費在工作上是件愚蠢至極的事,可惜他又道不明做不出何謂有意義的事。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八月剛從德國回來的我,第一本試讀的作品便是德國作家的《白雪公主非死不可》,算來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德國西部有條「童話大道」,南起哈瑙,北至不來梅,因為格林兄弟的創作而赫赫有名,《白雪公主》便是格林兄弟筆下最為人熟知的童話之一。然而,在妮樂‧妞豪絲的筆下,童話不再譜出天真和諧的樂曲,而是變調得慘不忍睹。

故事得從十年前講起,阿騰海因這座小鎮有個男孩托比,是男孩稱羨的對象、女孩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但沒想到兩宗少女謀殺案──他正深愛或曾深愛的史蒂芬妮與勞拉──卻將他人生毀滅殆盡。美麗的史蒂芬尼宛如白雪公主,白馬王子理應與白雪公主happy forever,可惜現實不是童話,白雪公主慘遭殺害,屍體無處可尋,白馬王子被控謀殺,深陷牢獄。

十年後,托比出獄,人事已非。小鎮的人們各懷鬼胎,對他與其家人極盡迫害。恰巧新來的少女阿梅莉酷似已亡的史蒂芬妮,落魄的白馬王子遇上嶄新的白雪公主,加上一副意外出現的勞拉屍骨,新舊事件交雜,小鎮再度陷入混亂與猜忌。究竟真凶是誰?背後是否隱藏更大的陰謀?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島伸司的日劇我看得雖不多,但好歹他是我幼年暗黑系日劇的啟蒙者。一部《人間‧失格》嚇得我純潔的小心肝不知該如何是好,儘管如此,我仍然咬著牙看完。想當年我連松本清張的小說都覺得沉重得無法翻完,怎麼對這部劇集就這麼撐下去了呢?


這幾年來野島的戲劇風格似乎不復早期的黑暗,即使探討人性深層的部分,多半也是以一種較輕鬆的姿態來呈現,無論是《Love Shuffle》(2009年)或《理想的兒子》(2012年),大體而言,仍是歡快的。

本書《司那夫金的戀人》,出版於2008年,此時野島的作品已經沒有以往的尖銳而絕望。書中描述四名少年的友情與愛情,他們的父親同是好友,感情好到可以一起當鄰居,甚至幾乎在同時間生下他們的兒子。

彷彿注定好一般,四名少年──直紀、清人、哲也、望──也和他們父親相似,青梅竹馬的堅定感情未曾改變過,只不過有的人是純粹的友情,有人卻變質為難以啟口的愛情。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相信從標題可以看出我的憤怒,這兩本書分屬不同作者。這裡的《鄰家女孩》可不是安達充畫筆下那個青春洋溢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傑克‧凱琛,是一本沒有絲毫溫度、比冷漠更決絕的小說。


歐美犯罪類型的著作並不乏受虐啊、殘酷啊、血腥等的描述,只要不處理得像B級電影那樣毫無內涵我多半可以接受,即便評價不高,也不至於想撕書。

可是傑克‧凱琛做到了。

《鄰家女孩》敘述兩名小女孩因父母過世,被親戚收養。收養她們的遠房阿姨外表看似正常,卻擁有不明原因的內在瘋狂基因。可想而知兩名小女孩會受到何等對待。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究竟從何時開始,「吸血鬼」成為高大、帥氣、多金等眾多優秀代名詞的象徵?在我的印象中,吸血鬼絕對和這些名詞扯不上,充其量只是個蒼白猥瑣的吸血瘋子罷了,感覺跟中國的「殭屍」很有親戚關係。


為什麼這樣的形象如今卻變成少女們奮力追求的目標呢?當我的學生捧著《暮光之城》一臉陶醉硬要推薦給我時,或許我找到一點答案。搞了半天,是俗濫的言情小說產生的催化效用嘛!等到多年後,我犯下閱讀《魔法覺醒》的大錯誤──這真是一本無聊到爆我幾乎無法想像怎麼有人寫得出來的大爛書──我想我多少可以了解少女們的心情了,反正只要主角夠帥夠有錢對女主角夠好,管他是鬼是狗是畜生是禽獸,通通可以冠上主角光環,成為聚光燈下的寵兒。

嘛,吸血鬼就這麼被推上言情世界舞台的中心點。

而本書《我的吸血鬼同學》的主角芬巴,很幸運地(或不幸)搭上這股風潮,他沒有我讀錯書的悲哀,但他和我一樣愛讀書,喜歡靜態的活動,甚至會在星期五晚上與老媽一起看愛情電影。對十幾歲的青少年而言,這種行為無異證明自己是「loser」,加上他長得蒼白又瘦弱,在學校自然也是被霸凌的最佳人選。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掩上書卷時,我再次確認本書的作者大名,我想我應該沒有誤判他的性別(撇開作者有意隱瞞)。


男作家以女性角色為主敘者的寫法並不在少數,我之所以萌生這個疑問,是因為《完美的蛇頸龍之日》的風格一再令我聯想到女作家恩田陸。我並非意指乾綠郎抄襲,而是書中充滿朦朧的不確定感,宛如清晨籠罩大地的輕霧,像極了我以前接觸恩田陸的感覺。

然而,我一定要聲明,《完美的蛇頸龍之日》絕對比恩田陸的作品明確、好看太多倍!

恩田陸是我的死穴,我永遠搞不明白她在寫什麼──好吧少部分作品我勉強讀得懂──刻意的模糊、自作聰明的埋梗,到最後只得到我忍住怒氣不撕書的下場。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飲食失調症」對大部分人而言,可能不是一個多熟悉的名詞。但若稍微轉換一下,「厭食症」三個字,應該就較廣為人知了。

《紙片少女》便是敘述罹患厭食症的主角莉亞,在好友凱西自殺與飲食失調的桎棝下,如何掙脫並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嚴格來講,「飲食失調」包含厭食與暴食兩種情況。後者我倒是可以理解,我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會忍不住以吃來發洩。雖然沒到疾病的地步,不過心情是可以體會的。厭食則離我相當遙遠,我無法想像有人會討厭每一樣食物到吞進去就恨不得將它挖出來,挖不出來還輔以瀉藥幫助。或者每樣食物都切得小小的,每吃一口腦中立即浮現它的卡路里數字,追求體重數字之低遠勝於身體健康與漂亮的曲線。

而莉亞所做的事情,遠比我上述所寫更荒誕。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東京某個高級地段,有家深夜十一點才開始營業的麵包店,麵包師加老闆只有二人。老闆選在半夜經營的心態令人費解,也不免叫人擔心店家是否虧損。沒想到光臨麵包店的人大有所在,某日甚至闖進一位女高中生,聲稱是店老闆太太的同父異母妹妹,強力要求寄宿。


於是,麵包店形成了麵包師+老闆+女高中生(櫃臺兼打雜兼外賣人員)的奇妙組合,並常在非刻意狀態下,被迫介入別人的遭遇與人生。

《深夜烘焙坊》是以暮林麵包店為中心的短篇集結,每篇短篇看似獨立,但讀到最後會發現裡頭的人物巧妙地串成一個圓,從老闆→麵包師→女高中生→客人們最後再回到老闆身上。

書中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苦痛,一塊麵包、一杯咖啡或許無法解決所有的難題,但走進暮林麵包店,你獲得的絕非僅僅口腹的滿足,更多的是人情的溫暖與安慰。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對《人骨拼圖》的印象,是來自2000年由丹佐華盛頓與安潔莉娜裘莉合演的電影。電影的刺激程度我毋須多提,儘管我對於片末路人化的兇手感到憤怒,也不能抹煞整體的可看性。


之後沒多久皇冠開始代理出版傑佛瑞‧迪佛的「林肯‧萊姆」系列,讀者們終於有機會一睹林肯與艾米莉亞的原著丰采。

當年我也是躬逢其盛的一員,《人骨拼圖》與《棺材舞者》如今還好好地躺在我家的書櫃上。可惜我只有用「金錢」參與,書買了我根本沒讀,這麼一拖,居然拖了有七、八年之久。若非這次皇冠改版,我報名試讀,我想我早就忘記還有這麼兩本書靜靜窩在我的書櫃裡。(事實上,我確實忘記了,收到試讀本才驚覺原來書幾百年前我早買了)


時隔多年才翻開原著算是一種緣份也是幸運,因為電影版的印象在我腦海已經淡去,我可以用全新的心情來閱讀小說版本。況且,電影版與原著的兇手並不相同,依然可以享受猜測的樂趣。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人說:「上帝最大的公平,就是對每個人都不公平。」有人生來強悍,有人懦弱。有人因外在環境而變得勇敢、自立,有人則被「訓練」得膽小怕事。這些加諸在我們身上的「不公平」,並不容易突破與改變,除非受到極大的刺激,才有可能翻盤。

2隻老鼠》的主角們便是如此。

雪麗與她的母親性格溫和,在歷經學校的霸凌與丈夫的拋棄,使她們對外界的施壓毫無抵抗之力,宛如老鼠般,一遇見人類,不是拔腿逃跑,便是任人宰割。外在對她們而言,充滿險阻與痛苦,她們寧可窩在遠離塵囂的小屋裡,日復一日過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也不願與任何人事物多有接觸。

然而,一名小偷的出現,徹底顛覆她們寧靜的世界。原來,老鼠也可以不再是老鼠,化身為猛獸都不足為奇。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初報名試讀,是衝著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這應該是本年長者的旅遊記事吧!於是連文案也沒看,便將資料寄出,很幸運地獲得試讀機會。


哪知,一翻開內容,我整個傻眼,笑到周圍的人可能以為我瘋了

就某個角度來看,我的第一印象也不算錯誤。書中主角亞倫‧卡爾森是名百歲人瑞,某天他決心逃出養老院,好避開院中準備為他舉辦的百年生日派對(實際原因應該是他受不了養老院修女對他的種種限制)。逃院就逃院嘛,沒想到亞倫竟在途中幹了一堆我們無法想像快100歲的老人會幹的事:偷行李箱、不小心殺死人、到處跑路、結交怪異的朋友……反正任何我們猜測未及的事在亞倫身上都不是新鮮事。

人生經歷往往隨著年齡增長而豐富,亞倫人生路之精采,絕對令人嘖嘖稱奇。本書共有兩條主線,除了描述亞倫的「現在」,也談及他的「過去」。兩條主線相互輝映,幽默逗趣,絕無冷場。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禧三部曲是我一直以來想挑戰卻苦於無時間可以挑戰完的作品。第一次接觸《龍紋身的女孩》,只讀完序曲社區圖書館的還書期限便來到。第二次在學校圖書館看到它正欣喜自己因為權限可以無限期借下去時,手卻慢了一拍被別人截足先登。第三次適逢電影即將上映,我總算決心下足一口氣啃完了它。


長達N百頁的作品果然沒令我失望,我興沖沖地推薦同事,即知即行的她居然才三天(非假日)就讀完了,我不汗顏都不行。

在試讀了一堆歐美懸疑犯罪類型作品,我曾經擔心《龍紋身的女孩》也是那種調調(何種調調可以參考《雪人》這篇文章)。慶幸的是,《龍紋身的女孩》完全擁有自己的風格,雖屬翻案作品、雖然架構龐大(沒畫張家族表還挺容易搞亂的),卻緊湊不已、引人入勝。

本書以兩層架構包裹而成,內裡以范耶爾家族幾十年前的少女失蹤案為主,外層則是記者布隆維斯特因錯誤報導必須面對信用破產與牢獄之災一事。看似無關的兩個主軸,卻因為范耶爾的大家長為了了結自己孫女海莉失蹤事件找來布隆維斯特調查而產生連結。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已撰寫過作品,不在此列。


山口雅也《第13位名偵探》
阿嘉紗‧克莉絲蒂《無盡的夜》
湯姆‧羅伯‧史密斯《第44個孩子》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莎士比亞作品的中譯版本,我讀過不少。不過我一直在尋找能將原著較為複雜難懂的內容轉變為通俗有趣故事的版本,沒想到意外在自己學校找到這本由遊目族出版,蘭姆姊弟改寫的《莎士比亞名作全集》,因為本書是以年輕讀者為取向,所以閱讀起來並不吃力,反而可以初步了解莎士比亞那浪漫多情的世界。再者,作者並未為了簡單易懂,而犧牲原著優美的文字,在敘述上還是盡可能保留莎翁美妙動人的台詞。

本書雖名為「全集」,但事實上僅僅選錄了二十齣最廣為人知的莎翁作品(歷史劇部分全部未選)。悲劇部分由弟弟查爾斯執筆,喜劇部分則由姊姊瑪麗操刀,改寫成易讀的敘事體散文。

莎翁作品中,我鍾情的當然還是喜劇。且不論十六世紀的歐洲世界多麼男尊女卑,多麼跳脫現今思維框架,我依舊無法不被莎翁的浪漫風格吸引。況且,莎翁筆下的女子總是那麼伶俐、慧黠,遭遇危難之際比男人更懂得處理,也比男人更專情、更用心。例如《皆大歡喜》的羅莎琳,不懼困難大膽追求自己的愛;又如《第十二夜》的雙胞胎妹妹薇奧拉,孤身於世的情況下,仍然懂得為自己尋得一片天空(電影《足球尤物》便根據這個故事改編)。最感動我的大概是《終成眷屬》的海麗娜了,出身卑微卻心地純潔,即使深愛的男人不愛她,卻始終不離不棄。

可以說莎翁太懂得塑造女子的魅力,相對的,男人在他筆下便顯得粗俗、膚淺,甚至很多時候根本不配得到女子的鍾情。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