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知道幾百年沒寫影集的心得了,查了一下,上次的影集感想居然是四個月前的POI。(汗)
說起來,《Almost Human》與POI也有點關係。第一,是它們的監製都是JJ Abrams;第二,它們的主題之一與冰冷的「機器」脫離不了干係。
早在預告出來之時,我便對《Almost Human》充滿興趣。撇開那些容易令腐女們興奮不已的bromance不談,AH將主題focus在機器上面,已經注定我無法視若無睹。
《Almost Human》描述在2048年,因為科技進步導致犯罪手法日益精進。為相對應提升警方的辦案效率,每位人類警察都必須配備一名機器人。主角John Kernex也不可豁免,但他對機器人一直存有牴觸情緒,尤其在他的夥伴因公殉職、他自己失去一條腿而換得一條機器腿後,John更是厭惡機器人的存在。
目前分類:其它歐美影集 (32)
- Nov 23 Sat 2013 00:38
[美劇] Almost Human S101-102 觀後感
- Dec 23 Sun 2012 00:15
[美劇] The Killing(謀殺) season1-2 觀後感
犯罪懸疑類型的作品,我向來青睞單元劇的形式。一或二集一個案件,看起來既沒有負擔,又能迅速進入情境,對編劇的挑戰性也比較小,畢竟這個案件不精采,還有下個案件能扳回一城。
然而,若能用整整一部作品來談一件(或數件連續)謀殺案,並寫得精采的話,將是觀眾的幸運與編導驚人的成就。這種幸運我幾年前曾獲得過,大陸劇《沉默的證人》以二十幾集的長度,來構築一宗宗連殺續殺人案,故事相當出色,編劇姜偉的大名自此烙印我腦海。之後我對這類型的作品非但不排斥,還相當歡迎。
因此得知《The Killing》的架構,我沒有半點遲疑便開動,不到兩個星期便將二季共26集悉數解決。
《The Killing》是由美國電視台AMC製作的劇集(二季完結),翻拍自丹麥大受歡迎的《Forbrydelsen》(電視劇)。不同於《沉默的證人》以犯罪心理為主軸解決的連續殺人案,《The Killing》整整26集講的是一名17歲少女Rosie的謀殺案。
- Nov 15 Thu 2012 00:12
[英劇] Wire in the blood(心理追兇) season1 觀後感

我一向喜歡探討犯罪心理的劇集,所以落落長的美劇我幾乎沒有一部能堅持下去,除了《Criminal Minds》。連早期我相當欣賞的《NCIS》都在第五季敗北,CM卻能堅持不懈留在我的待追名單上,可見它的魅力。
- Sep 12 Wed 2012 00:05
[美劇] The lost room(失落的房間) 觀後感
《The lost room》是2006年由美國Sci-Fi頻道播出的迷你影集,共一季3集完結,每集長度約90分鐘。中譯名非常多樣,除了字面上「失落的房間」外,還有「謎之屋」、「亡命魔界」、「靈異凶間」、「超異能10號房」等,每個譯名多少都指明本劇的特性:科幻、靈異,與眾多難解之謎。
本劇敘述警探Joe Millers因某件離奇的兇殺案,獲得一把來路不明的10號鑰匙。他發現這把鑰匙可以打開任何一扇門,通往某間Motel十號房,並到達各個他想前往之地。但歹徒為了奪回鑰匙,不惜綁架Joe的女兒,陰差陽差下,Joe的女兒竟然消失在房間內。為了找回女兒,Joe不得不釐清鑰匙的來源與背後隱藏的祕密。
初看《The lost room》,我一直在想編劇是否接觸過《哆啦A夢》,因為鑰匙開門的idea實在太有任意門的味道XD。
- Aug 25 Sat 2012 00:10
[英劇] The Body Farm(屍研所) 觀後感
若你看慣美國模式的犯罪劇集,再來觀賞《The Body Farm》,一定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The Body Farm》是英國BBC在去年推出的作品,為另一部熱播劇集《Waking the Dead》的衍生劇,但沒看後者也不會影響對前者的劇情理解。
「The Body Farm」顧名思議為「人體農場」,別誤會,它並不是什麼變態的地方。主角們從事的工作是研究相關機構捐贈的大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的變化,所以他們是單純的科學家。不過有時候應警察的要求,他們也會出入犯罪現場,進行各樣蒐證與驗屍,以釐清案情、找出真相。換句話說,本劇就像英版的CSI,只是用上了非官方的調查員。
雖然我看英劇有一段時間,可我驚訝的發現,我似乎很少接觸這類以科學驗證為基礎的犯罪懸疑劇。我能想像到最刺激的英國犯罪類型作品,不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就是克莉絲蒂的瑪波小姐。即使像《Whitechapel》那樣以血淋淋的開膛手傑克為主題的劇集,走的也是溫吞的風格。
- Aug 06 Mon 2012 00:10
[閒聊] 2012年暑假觀劇紀錄
過去半年,我對劇集的胃口非常差。漫長的六個月,我讀完將近100本小說,可是卻只看完六部劇集,其中兩部還是日劇的SP,算一算總集數不會超過50集。
邁入暑假後,初期我一樣無感,尤其從沖繩回來後我更陷入無所事事、茫然無措的狀態裡。我一度想靠打電動打發這多到我無法承受的無聊時間,不過因為我的任天堂久沒使用,灰塵積得太多,再也活不過來,我只好默默接受它真的上天堂的事實。
然而,在我還沒意識到之前,轉機居然就這麼出現了。像是要彌補過去六個月的空白,短短一個多月,我拚完的劇集是上半年的三倍之多(總集數)。幾乎只要是醒著的時刻,我腦海裡不是犯罪就是血腥。因為我看這堆劇集,沒有一部和犯罪懸疑無關。
趁著我8/9出國前,我就來紀錄一下我一個多月來的「戰績」,順便評比一下。評比標準是個人觀感,不合意的話請別介意。
以下數字雖然代表排名(有些同名次),不過這十幾部我覺得都非常好看,衷心期盼大家有空的話可以一起來享受!
- Aug 01 Wed 2012 00:05
[閒聊] Michael Emerson in《The Inside》(重案疑雲)
我有個壞習慣,凡我鍾情的演員,我常會渴望他們演出極端的角色,例如心理變態、殺人犯等。我總覺得這類角色,不僅容易看出演員的功力,同時也是提煉演技的大好途徑之一。
而Michael Emerson在我在喜歡上他之前,已經演出了不少該類型的角色(笑),所以我不用渴望便有劇可以看。
不過我會找《The Inside》來看倒不是因為ME,純粹是我喜歡它的題材。
《The Inside》是美國的作品,但從風格來看,我卻覺得更接近英劇的冷酷。它沒有一般我們習慣的美劇團體合作的光明面,言詞間鮮有幽默。它有的是一位幼年曾被綁架長達18個月卻自我順利脫逃的女主角,一群不把彼此當朋友只當工作夥伴的組員,與一位可以不為所動將下屬推出去送死的上司。
- Jul 25 Wed 2012 00:05
[閒聊] Michael Emerson in《Lost》(迷失檔案)
自從看完《Person of Interest》,我對飾演Finch的Michael Emerson興趣大增。他沒有年輕的臉龐、帥氣的外表,甚至有時小肚腩還會跑出來say hello(笑),可是他的演技超讚,讚到POI結束後我便對他死心蹋地,即使看他演出serial killer,我依然沒有任何反感,完全進入一個腦殘粉的境界。
在飾演POI的Finch之前,ME接的大多是反派的角色。偏偏這傢伙演技特好,反派詮釋得活靈活現。本來《Lost》只請他客串第二季,結果收視出色加上他的演技,竟然從第三季一路簽到最後一季。
《Lost》剛在台灣播出時,我曾經看了幾集,但怎麼都沒能堅持下去。沒想到這次為了ME,我在短短不到二個星期內,解決了二季共49集的份量。
我該說什麼呢?愛的力量真偉大!>////////<
- Jul 24 Tue 2012 00:33
[美劇] Common Law(共同法則) 101
我寫影集心得有個習慣,通常整部解決掉才會做結論。能夠讓我為它單集寫心得的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它好到極點,不寫我會遺憾(例如《Sherlock》);另一種則是看完單集後,內心有些難聽話不吐不快。《Common Law》屬於哪一種,我想看過的朋友應該不難明白。
早在我開動前,已耳聞CL不怎麼樣的評價。但因為前陣子我在短短五天內拚完《Lost》第一季,整整25集塞進我的腦袋,高速運轉耗費我太多腦力,我覺得接下來我有必要做點輕鬆、無腦的選擇,所以打開了《Common Law》。
本劇敘述一黑一白兩位警探(Travis&Wes),破案能力相當優秀,但因為極度不合被上司送去婚姻諮詢所輔導。不得已接受輔導的兩人,常被誤解為一對,可想而知,這中間會有多少腐元素可以利用。儘管兩人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依然可以將案件破得漂亮。
說實在的,光是打這番簡介都讓我覺得這故事老梗到一個不行,我懷疑當初我是怎麼啃下去的。
- Jul 12 Thu 2012 18:02
[英劇] 全新一季的《Yes, Prime Minister》&第五季取消的《IT狂人》
對某些人而言,標題的兩個消息可能都是舊消息了,但對我而言,卻是憂喜交雜的新消息。
我開始比較認真地追英劇,大概是在二年前接觸《Sherlock》後,我一方面驚訝於英劇的無尺度下限(汗),另一方面也開心於它題材的多樣。當時我像飢渴多時的小女孩,只要找得到的作品、題材還能吃得下的,我來者不拒。仗著英劇再多一季也不到二位數(少數會到12、13集左右),坑一個接著一個開。
其中光喜劇類的作品我就看了許多:《Black Books》、《The Office》、《Spaced》、《Miranda》、《The thick of it》、《Mrs. Brown Boys》,連毫無界限的《Little Britain》我居然都顫抖著手指低調下來。然而,除了《Black Books》我三季全解決外,其它都屬於暫停歇業中。
Simon Pegg的《Spaced》我想我還會追下去。《The Office》和《The thick of it》的風格我真的笑不出來,即使前者有Martin Freeman加持我也啃不完,為什麼英國人這麼愛這種宛如紀錄片的喜劇呢?《Miranda》和《Mrs. Brown Boys》則是調性與沒那麼合,我不討厭,但不知能否撐下去。至於《Little Britain》,饒了我吧,大約碰了二集我就嚇得不敢再看下去,我想我的心臟不太夠力。
- May 10 Thu 2012 00:05
[美劇] 3rd Rock From the Sun(歪星撞地球) Season1 觀後感
我會看《3rd Rock From the Sun》,是因為Joseph Gordon-Levitt。在《全面啟動》裡,這位守門人(the point man)Arthur引起我莫大的興趣。網友提及他幼年曾參與這部經典的影集,加上題材有趣,我二話不說便找來觀賞。
不看還好,一看突然勾起我若有似無的回憶。如果不是既視感作祟,我小時候肯定看過這部劇。當年電視台播了不少影集,我印象最深的有《百戰天龍》、《大榔頭》、《飛越比佛利》等,但這部被譯為《歪星撞地球》的《3rd Rock From the Sun》,卻無法立即在我的大腦資料庫被搜尋到,頂多在多年後看到影像時,才在眼前閃現幾道浮光掠影。
這樣也不錯,起碼成年後我可以一種嶄新的心情來觀賞它。
本劇敘述四個外星人為調查地球人的種種,喬裝成藍星上的一家人,卻因為不熟悉藍星的風俗習慣,導致狀況頻出、糗態畢現。劇名「3rd Rock From the Sun」指的就是「地球」(距離太陽的第三顆行星)。更有趣的是,四名外星人的實際性別、年齡與他們選擇的地球人容貌有所出入,因此造成更大的「笑果」。
- Sep 07 Wed 2011 18:00
[美劇] NCIS(重返犯罪現場) Season1-4 觀後感
五、六年前,公視引進《NCIS》,當時《CSI》在台灣正夯,偏巧公視又將《NCIS》翻譯成「重返犯罪現場」,我單純地以為這部又是CSI的分店,興致勃勃看下去後,才發現風格截然不同。令我意外的是,在我心目中,《NCIS》最後竟然超越《CSI》的地位,成為我最愛的影集之一。我很少會固定時時乖乖坐在電視機前等開演,《NCIS》就成為這少數情形的其中一項。
比起《CSI》的晦黯、沉重,《NCIS》無疑是一道明亮陽光。「NCIS」意即「Naval Criminal Investigative Service」(海軍罪案調查處),所偵辦的案件皆與海軍有關。不過,《NCIS》並不像《CSI》那樣側重鑑識與刑案,《NCIS》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角色塑造與語言風格。
《NCIS》處處充滿了詼諧(或嘲諷?),與其說我在意案件,倒不如說我更欣賞角色們言詞間的你來我往。角色們的性格相當鮮活,身為Boss的Gibbs霸道、專制卻迷人到不行>///////<,他底下的組員各有各的特色:
Tony 幽默、靈活,腦袋轉得比誰都快;Abby是走哥德風的鑑識員,怪異卻可愛,與Gibbs的關係彷彿父女;McGee是新進菜島(雖然後來就不菜了),MIT的高材生,電腦方面超強,後來居然出了暢銷書,將周遭同事全寫進書中,為此他付出不少代價XD;Ducky是多話至極的法醫(包括對屍體),但我愛極了他的碎碎念,因為這正代表他的善良與仁慈。
- Aug 20 Sat 2011 18:21
[閒聊] 毫無人性的票選-Vote in the Anglo Fan Favorites Tournament: The Men of 2011(8/27更新冠亞季殿軍最終決賽,請看文章末)
話說BBC America最近幾個月舉行了一項票選,由觀眾選出2011年英美兩區的好男人。但它採取的投票方式卻不是我們一般常見的複選,例如「勾取你最愛的藝人,限定N位」,而是藉由慘烈絕寰的兩兩廝殺戰,來得出冠軍人選。
可以想見對於觀眾,這是多麼艱難的抉擇(淚)。我很慶幸首輪開始時,我並不知道有這個活動,雖然第二輪之後也沒有多好過。(第一輪廝殺戰←按下去)
BBC America共挑出了32位英美藝人,我驚訝的發現我有興趣的就超過一半以上了,而且多半是英國人(其實裡頭美國人好像也不多)。
或許因為我近來影集看得多,所以認得的人也多了起來,但多起來只是加深自己在按下投票鍵時的痛苦罷了。
- Jun 27 Mon 2011 13:59
[閒聊] 關於「英劇」的腐
本文原是我在PTT回應的文章,後來想想在自己的部落格也丟一篇備份好了。而且比起BBS,起碼部落格可以圖文並茂XD。
- Jun 25 Sat 2011 17:55
[閒聊] 半途而廢的影集們
這篇文的目的只是要紀錄一下過去我究竟看了又丟掉多少作品,不列還好,一列我不免開始質疑我的人生究竟在幹什麼。
怎麼看了這麼多東西卻撐不到最後呢?
關於我半途而廢的情形大概分為三個層次:
- Jun 15 Wed 2011 19:07
[英劇] Torchwood(火炬木小組) Season1 觀後感
看過《Doctor Who》的朋友,對《Torchwood》應該不陌生。異於美國電視劇擅長的本店分店到處開,《Torchwood》算不上是《Doctor Who》的分店,更類似的講法應該是「衍生劇」。「Torchwood」這個詞語本身就是顛換「Doctor Who」而來。
然而,比起《Doctor Who》的老少咸宜風格,《Torchwood》之開放、大膽、頹廢,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以看出製作人的意圖,絕對不是打造一塊《Doctor Who》的鏡面,而是重新包裝,使《Torchwood》成為另一部獨立、具備自我屬性的作品。更叫人放心的是,即使你從來沒有接觸過《Doctor Who》,也不用擔心看不懂《Torchwood》。
所謂「Torchwood」(火炬木小組)是在1879年外星文明入侵事件後,維多利亞女王下令設立的一個祕密組織(詳情可見DW S202)。他們負責各類不可思議的案件,包括人類與外星人的。
乍看之下,這似乎很有《X檔案》的fu,事實上編劇自己也在劇中吐嘈了自己一下,不過我覺得《Torchwood》比《X檔案》更冷峻、更缺乏溫度。
- Jun 09 Thu 2011 19:01
[英劇] Black Books(布萊克書店) Season1-2 觀後感
想見識全英國最任性、最妄為、最混蛋、最嘴賤的書店老闆嗎?
歡迎光臨布萊克書店。
來過一趟布萊克書店,你可能會覺得全天下的書店老闆與店員都變得可親可愛了XD(我早點看這部的話,也許當初就不會對紀X國屋的店員那麼火大)。
基本上本劇根本是書店老闆與他同伴們的瘋狂記事!經營書店的Bernard是個隨心所欲的男人,因為搞不清楚繁雜的稅務,被迫雇用剛搞砸自己工作的會計師Manny。而Bernard的鄰居Fran是個神經兮兮的女人,這三人湊在一塊,任何你想得到想不到的白痴事都能發生。
- Mar 27 Sun 2011 18:02
[美劇] The Closer(罪案終結) Season1 觀後感
看到《The closer》S1最後一集,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網友說這部作品要改名為「Brenda和她的歡樂下屬們」(笑)。
《The closer》屬於倒吃甘蔗型,一開始我並不喜歡它的風格。Brenda Johnson是亞特蘭大交換到洛杉磯的警探,進入專門處理媒體高度關注案件的部門。做為一個空降部隊,又要領導一群男人,可想而知她的處境有多艱難。
不聽話的下屬還算好對付,會在她背後捅她一刀的部下才是最可怕的。Brenda一方面得殫精竭慮地處理案件,另一方面又得提防這些小人動作,沒有堅強的原則與意志根本應付不來。
然而,Brenda做到了。面對如此困難的環境她沒有退縮,反而見招拆招,以咬定青山不鬆口的強烈毅力證明她的能耐。不僅對兇手、下屬如此,對那些不負責任的領導者亦然。尤其是最終集,Brenda被某人投訴,長官告訴她唯有向對方低頭道歉才能保有她的工作。Brenda掙扎許久,最終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將對方削了一頓。此刻的Brenda真是帥呆了!
- Mar 05 Sat 2011 18:58
[閒聊] 英劇、美劇瘋狂轟炸中
過去我對影集多半抱持少量少餐的心態,也沒有特別強烈的需求,但該死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竟然一部接著一部挖坑。
事實上,以字幕訊息量與國情而言,日劇對我是相較的輕鬆,短時間便可投入。不像影集,我需要一點時間習慣,可是習慣後,包山包海的內容就任我遨遊了。(所以這是我坑山坑谷的最大理由?)
當然同樣是影集,英劇與美劇之間仍存有不少的差異。
美劇很好進入,喜劇類語言犀利、直接,劇情類刺激、火辣,大多可以讓人一眼就愛上。問題是電視台的心態往往令我詬病,收視率好的就一路做下去,做到它爛掉,不懂見好就收;收視差的可能隔天就看不到它的存在(腰斬)。
至於英劇則容易顯得迂迴、悶騷,正如英國人的性格,連諷刺都要繞個圈。然而英劇的魅力就在此,一旦察覺並理解它的手法,喜劇類會叫人笑到翻天,劇情類絕對有品質保證。英國電視台對戲劇的「品管」顯然比美國好一點,編劇比較有機會能夠完整地架構一個故事,這是觀眾之福啊!
- Feb 22 Tue 2011 19:11
[英劇] 《Yes, Minister》第一季 觀後感
我真是愛死英劇這種短小精薄的風格!!大力推薦本劇!!!!!
我之所以會看《Yes, Minister》(是,大臣),是翻閱《Sherlock》相關文章時的小小意外。因為有人提及Mycroft Holmes的角色像極了劇中的Humphrey爵士,表面上雖未居高位,卻掌握國家機器的大部分權力,甚至能將國家最高的行政首長玩弄於手心。這種設定非常合乎我胃口,我當然不能錯過。
《Yes, Minister》由BBC製作,從1980-1984一共做了三季,每季七集,每集30幾分鐘(另有一集聖誕特集)。
故事以英國政府白廳的辦公室為背景,新上任的內閣大臣James Hacker就像許多新官一樣蓄勢待發,打算嘗試各種改革。不過在他底下的部屬可不做如是想,他的常務次官Humphrey爵士擁有二十五年的經歷,對於操控大臣腦袋那點思想可是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