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3 Tue 2008 19:22
[日劇] 淚中帶笑的精采-《ROOKIES》 第二回
- Jun 02 Mon 2008 21:00
[推理] 東野圭吾《十一字殺人》讀後感(未讀可入)
閱讀之初,我便知道這是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所以會有興奮感,或許也源自於此。早期的東野作品仍會蘊藏著本格的味道,對於詭計尚能花較大的篇幅詳加策畫(如《放學後》、《畢業前殺人遊戲》等),因此,我確實期盼能在本書得到這方面的滿足。
然而,又再一次「不然」了。
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詭計,或者說,那根本稱不上詭計。但奇妙的是,我卻很喜歡這部作品,甚至勝於東野某些晚期的作品。東野圭吾晚期的作品,總是充斥著滿滿的沉重與宿命,說實在的,這也沒什麼不好,可是我不希望學會適應這種永無天日的悲哀。若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固然也撇開不了類似的情緒,可最起碼,氛圍可以平淡一點,即使東野在耍悲沉時,力道也會輕一點。
《十一字殺人》描述的是女主角因為男朋友被殺一事,而深入追查事實真相的過程,在這其中,女主角卻意外發現另一樁看似意外卻可能是謀殺的海難……
- Jun 01 Sun 2008 15:49
[港劇] 《法證先鋒》 全劇觀後感(兼談刑事偵緝檔案、鑑證實錄)

我已經記不得何時如此積極、一口氣把一套劇集在短時間之內追完……對了,上一次應該是《螢之光》吧!這次我就獻給了《法證先鋒》。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這部作品,也讀過人家的推薦,但我總心想,CSI之類的東西我還嫌看得不夠多嗎?最新幾季我還沒機會消化,哪還有時間去碰這套劇集。
直到某個星期日早上,我意外地轉到TVBS-G,剛好看到姦殺案兇手用計想殺死緊咬住他不放的警察,我整個人興致都來了,於是趕緊找到這部作品,沒日沒夜地從第一集一路追趕到最後。
事實上,TVB拍攝這類作品應該是得心應手了。以前的《刑事偵緝檔案》(四部),到後來的《鑑證實錄》(二部),我都追得徹徹底底,刑偵前三部我更是看了不下三遍。TVB向來擅長將情感融入於案件追查當中,我認為這甚至可算是港劇的一大特色。刑偵一或許還好,著墨主角情感的部分還在拿捏當中,但第二部之後,包括後來的《鑑證實錄》,主角們的感情世界,有時候甚至可以凌駕案件本身。
- May 30 Fri 2008 22:02
[電影] 純粹看演技的《空中危機》(未看可入)
如果你喜歡茱蒂福斯特在《顫慄空間》的表現,我想你也會喜歡在《空中危機》裡一心一意保護女兒的茱蒂,只不過這次茱蒂的女兒不在身邊,而是憑空消失在三萬英呎的高空中。
茱蒂飾演的凱莉是位飛機技術人員,因為丈夫意外過世,打算與年僅六歲的女兒茱莉亞帶著丈夫的棺材從柏林飛回紐約。
哪知一上飛機才過了三個多小時,睡著的她剛醒過來,就找不到她的女兒。全機上的人員(乘客、機組人員)全稱未見過茱莉亞,甚至經查詢後,根本沒有茱莉亞的登機資料!
人不可能憑空消失,何況又在三萬英呎上的巨大密室!
對我而言,這部戲的賣點就在此。
- May 28 Wed 2008 21:29
[推理] GOTH斷掌事件/乙一(未讀可入)
- May 26 Mon 2008 18:34
[推理] 高木彬光-能面殺人事件(未讀可入)
即使從未讀過他的作品,我也大約知道他在日本推理界的地位,所以我深信他的作品不會帶給我失望。
不過此書讀到二分之一時,我已經快受不了高木彬光筆下的那個『自己』了。
他化身成為書中的『高木』,不管是扮演何種角色,我個人認為都應該擁有一份「守口如瓶」的職責才是啊!
倒不是說他事先對案情揭露什麼,而是他居然把別本推理小說的兇手或犯罪手法大剌剌地在書中披露出來,我差點想摔書。
- May 22 Thu 2008 21:04
[日劇] 花ざかりの君たちへ(花樣少年少女) 全劇觀後感(附眾人女裝截圖與評比XD)
所謂有始有終,指的是開頭和結尾都非常好看。至於中間呢,呃……起起伏伏啦!從第四回開始,我就看得不是很專心,要不是為了中津、為了宿舍裡那群寶貝,以及最後一集的女僕裝(笑),我可能撐不下去。
先談談我對這部戲不滿意的地方。
第一、「線路」有問題
這部戲分成兩條線在進行,這樣並沒有不好,問題是:很明顯地,這兩條線配合得頗拙劣。瑞稀為了佐野付出,期望他能回到跳高場,這部分的氛圍是沉重的;而三個宿舍的寶貝們每每歡天喜地的辦活動、耍白痴,卻是歡樂到不行。兩者宛如黑夜與白晝,要並存談何容易?
- May 21 Wed 2008 22:34
[消息] 青春歲月的復返-《夢回綠園》的日劇化(驚!)
- May 20 Tue 2008 20:03
[日劇] 你不是犯人吧 第五回
- May 19 Mon 2008 18:45
[電影] 樸實簡單卻感人-《長江七號》觀後感
距離上次進電影院少說也半年了吧!
總覺得從打理好門面、花時間騎到電影院,再買些吃的喝的,接著乖乖坐在大螢幕前的過程,愈來愈令我難耐。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懶!
於是,漸漸地,對電影這門藝術也冷感了起來。
- May 18 Sun 2008 15:40
[日劇] Around 第五回
- May 17 Sat 2008 15:52
[消息] 《二十世紀少年》的電影化(含預告片與人物對照表)
當時第一個念頭是:那《MONSTER》呢?
第二個念頭是,《二十世紀少年》真的可以拍成電影?
結果證明,只要有心,沒有什麼事是辦不到的!
聽說《MONSTER》的電影版權被買走了,不曉得是真是假,我的天馬醫生終於有機會真人躍上大螢幕了嗎?(笑)
話說回來,我倒是萬萬沒想到《二十世紀少年》會電影化,就像賢知沒有料到小時候一時興起寫成的預言之書,最終竟會主宰整個世界!我有時候很怕浦澤直樹會突然在最後告訴我說,其實一切都是賢知在作夢。
- May 16 Fri 2008 23:20
[推理]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讀綾辻行人的《小丑的安魂舞》(未讀可入)
總算把三本耳語系列讀齊了,
看完黃昏這本,我覺得沒有前面兩本好看。
(不過,黑色和紅色我的評價也不高就是了)
講一句比較尖銳一點的,
《小丑的安魂舞》像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故事的鋪陳並沒有什麼特別出人意表的地方,
- May 15 Thu 2008 18:00
[日劇] 你不是犯人吧 第四回
- May 12 Mon 2008 16:36
[日劇] 改變現狀需要莫大的勇氣-《ROOKIES》 第一回
- May 10 Sat 2008 17:10
[消息] 《魔王》的日劇化、《西洋骨董洋果子店》的韓國電影化-關於日韓作品的改編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別人的經驗與成功的作品拿來模仿我認為不是壞事,若能夠造就另一部更好的創作,未嘗不可。
然而,改得好就算了,改成四不像就令人想開扁了。
改得爛爆了的作品我不想談,只是想來談談最近知道的兩個消息。
第一是《魔王》的日劇化。
- May 08 Thu 2008 23:27
[閒聊] 極致亮眼的「四道風」-初讀蘭曉龍的《生死線》
我得知蘭曉龍這位作家兼編劇,是以《士兵突擊》為起點。
《士兵突擊》帶給我的感動就不用多說了,直到現今仍然不曾褪去。當初我看完電視劇,第一個念頭便是把原著買回家。我想知道電視劇中留白的部分,更想知道劇中角色的原型為何。
有趣的是,書是買回來了,但我卻會下意識特別專注於劇中曾出現過的劇情。對我而言,戲劇的威力顯然還是勝於原著,沒有辦法,凡事都有先來後到,這點我無法控制。
《士兵突擊》也可以說是我接觸對岸小說的開始,以往除了同人文和論文參考資料外,我幾乎沒有機會、也沒有興趣了解內地的作品。畢竟兩岸在這方面的交流不算多,儘管販賣簡體書籍的店家是一間接著一間開,但我會逛這類書店絕大部分是為了撰寫報告的參考書籍。
- May 07 Wed 2008 22:42
[旅遊] 曾經滄海難為水-我的日光之旅
這幾天整理了一下我的相本,翻出了多年前去日本的點點滴滴。
截至目前為止,我出國只到過日本,護照上的五次出境紀錄,全都獻給了這個孤懸於北方的島國。
上至北海道,南到九州,一些重點大都市我都跑過。一次跟團,其它四次不是跟同學自助,就是一個人背著包包到處晃。
每個都市都有它的特別之處,但是最常叫我想起的,是日光。
- May 06 Tue 2008 14:37
[日劇] 純粹牢騷-圈套與PUZZLE
- May 05 Mon 2008 14:45
[閒聊] 『拈花惹草』-所謂生活的情趣!?
不知道是天生還是後天環境使然,我覺得我渾身細胞裡,找不出一絲一毫關乎生活情趣的嚮往或積極。
當同學興致勃勃大談她如何布置新家,並帶領我參觀,我在嘖嘖稱奇之餘,卻從未想過該如何裝飾一下我那單調到極點的房間。
同事的位子永遠亮麗而有型,桌上是一缸缸會發亮的魚類動物,我看了著實羨慕(因為魚很漂亮),但也不會想要整理一下自己混亂中其實有序(騙人!)的桌面,或者設法增添一下新意--養個小動物或植物之類的。
我覺得我真的一點生活的情趣也沒有,骨子缺乏浪漫的細胞,雖說看書看戲可以哭得比別人厲害,可這只能說明我的淚腺發達,情感總是比別人早一步發作罷了。對於生活,我沒有太多的想法。
不過,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嘆),還是因為壓力需要發洩口,我現在開始會想弄些東西讓自己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