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的我,正在大學校園裡懵懂地生存著。
而十九歲的史蒂芬‧金,因為熱愛《魔戒》,已經決心創造出一個屬於他的、如史詩般的巨作。

雖然這個心願並未如願在他一字頭的歲月完成,但後來他確實為讀者們帶來了一大片難以抗拒、充滿魔幻色彩的奇妙園地--那就是《黑塔》系列的誕生。


初讀《黑塔》第一部《最後的槍客》,我驚覺:我對史蒂芬‧金的了解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少。

我看過他在《戰慄遊戲》的幽默、殘酷與詭譎,也讀到了他在《四季奇譚》裡的深沉、無奈與希望,我原以為我可以套用同樣的閱讀經驗在這本《最後的槍客》。

然而,我失敗了。

在完全沒有任何先備知備下,我窺見了史蒂芬‧金的另種風貌,這著實令我手足無措。

《最後的槍客》,我讀得好辛苦。

雖然在行文中,我隱隱可以感覺到這是史蒂芬‧金會有的文字風格(只是不夠俐落),但情感上我幾乎都在拒絕它。

因為那個黑暗的世界,我不懂;羅蘭的堅持,我也不懂。

--直到塔爾城的出現,直到羅蘭不斷地回顧他的過往........



一開始,我認定《黑塔》系列是一本在正常世界中的正常故事,所以我無法一翻頁,便走進史蒂芬‧金塑造好的時空。

當我意識到我得把它當成《魔戒》或《哈利波特》那樣時(不單純的世界),書已經翻了1/3。同時,羅蘭也在塔爾城大開殺戒了。


爾後,閱讀變得順暢起來,我也逐漸對羅蘭執著的黑塔感到興味。



顯然第一部《最後的槍客》是座高牆,一旦越過它,景觀會完全不一樣。

《最後的槍客》裡,史蒂芬‧金所描摹的世界並不具體,我只知道那可能是個正在沉淪或毀滅的空間,主角羅蘭就像騎士般,不得不找出大魔頭(黑衣人?),試圖毀壞或阻止些什麼。

等到他追上了,卻發現似乎有著更大的難題等著他。不過進入第二部《三張預言牌》後,羅蘭的旅程和
夥伴更加豐富。

同時,史蒂芬‧金的行文也流暢、成熟許多(如同我在《戰慄遊戲》或《四季奇譚》領略到的),不再像《最後的槍客》般,偶爾會出現「卡卡」的感覺。角色也愈來愈具體化,在第一部我對羅蘭尚有模糊之感,到了第二部這種感覺已經不見了。

若說有什麼不滿之處,就是我還得等好幾集才知道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