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從一開始就沒有「正確答案」的作品,也是一部我早就預料到會出現種種答案的作品。
一名幼時目睹親生父母被殺,最後還刺傷兇手的警官伊達一義(堺雅人 飾),平時是笑臉如佛像,溫和到下屬不把他放在眼裡。然而,一旦遇及無法以法律制裁的惡人,便私下以「特殊方法」予以制裁。
可以想見這類題材,會引起觀眾多少的討論。而站在一百種立場省思,得到的答案就有一百種。
何為正義?何為公平?何為合理?作者透過劇中各個人物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觀眾心裡也明白,這些答案未必放諸四海皆準。
在宮城明日香(杏 飾)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受害者家屬力求真相的不屈不撓,但即使對兇手痛惡深絕,明日香仍然堅持法律正義,循穩定的鋼索前進。
久遠健志(錦戶亮 飾)渾身則充滿了憤恨的味道,因為幼時被父親虐待,導致他對加害者總有一股欲除之而後快的怨怒。徜若他遇到的不是伊達,而是日向(忍成修吾 飾),我認為他極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殺人狂。但正因為是伊達,牽引出他良善易感的部分,久遠才能漸漸了解伊達制裁惡人的背後意義。
同樣是被害者(or家屬),明日香與久遠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前者遵循法律途徑,試圖以自己的力量為被害者伸冤;後者選擇制裁惡人,遊走於黑暗與光明之間。
兩者的交集就在伊達身上。
最初我以為伊達無論如何,都會制裁加害者。後來才了解他的處理方式是以法律為準則,法律掌控不到的,才由他判定終生監禁。說實在的,這點我非常驚訝。畢竟在我的觀念裡,制裁惡人者的形象,是無法與信奉法律者聯想為一的,
然而,白天伊達佛像般的笑容,與夜晚處決犯人時的陰沉,成功地令我信服了。
伊達的制裁,不是正義的伸張,他自己心知肚明。或者說,他未曾認定自己對惡人的處置,是為了正義。不如說他是為了受害者家屬的明天,但更多的是為了懲罰自己,懲罰當年他所犯下的傷害罪。
於是,每每射出麻醉槍,他臉上總流露出悲切的神情。
伊達、久遠與明日香各自擁有不同的理念,在劇中維持著奇妙的平衡,我個人認為他們沒有孰是孰非,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然而,三上老闆(大杉漣 飾)的犯行,卻使得這個平衡破裂了。
因為三上徹底污蔑了他認定的正義,徹底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雖然他殺人的理由與日向的瘋癲截然不同,造就的結果卻如出一轍。
無辜的夏樹與冴子死在他的刀下,就為了保護「JOKER」的存在。我可以想像,如果三上的罪行沒有被發現,將來一定還會有更多探索真相的無辜人士死於非命。
那麼,三上與當初殺掉他妻兒的犯罪者,差別在哪裡呢?
我不免會認為,這是編劇故意拋出來的問題:被害者家屬一旦成為加害者,真的會比較幸福嗎?
我單純的腦袋一直以為:那些無辜枉死的被害者,其家屬有一千一萬個理由可以動手清除加害者。就像我讀到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土屋隆夫《華麗的喪服》、看到《刑法第三十九條》,那些未成年、玩弄權術或者假裝精神病患的犯罪者,為什麼家屬不能手刃他們?
局外人可以輕輕鬆鬆地說:復仇是沒有用的,死掉的人也不會再回來。可是如果他們設身處地、成為被害者家屬,還能講得如此痛快嗎?
《流星之絆》曾透過家屬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已經煩了,我想試著忘記自己父母被殺害的事實,但還是會常常想起,不管是吃飯、看電視、泡妞,誰規定遺族就不能笑著過日子?誰規定不能出去泡妞呢?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父母是不是被人殺害的。要當一輩子的遺族嗎?要一輩子背著「遺族」兩個字過活嗎?
遺族的悲哀不僅在於失去親人,更在於他們往後「一生」都得背負這個扔不掉、拋不去的痛苦與折磨。
假如連復仇都不能允許,無法發洩胸口的恨,豈不是太悲哀了?
然而,換個角度想,復仇了之後呢?
我想起韓劇《魔王》,律師用盡機關,向警察報了殺兄之仇後,他卻陷入更深沉的痛苦漩渦,最後把自己的命也賠進去……
這是兩難的議題,所以關乎正義、關乎復仇等等,《JOKER》的編劇最終也沒給出唯一答案,當然,他也給不起。
因為,唯一的答案根本不存在。
【單回&延伸閱讀】
2010夏季日劇初印象
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影《刑法第三十九條》
日劇《流星之絆》
韓劇《魔王》
- Oct 06 Wed 2010 13:46
[日劇] 沒有答案?或者不只一個?-《JOKER~不被原諒的搜查官》 全劇觀後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