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星術殺人事件》登場的御手洗潔,當時正值而立之年。這個時期的御手洗有著十分顯著的反社會性人格(笑),隨著與石岡的相處,這種情形似乎愈來愈嚴重。直到他丟下石岡離開日本,前往瑞典,此時的御手洗開始有了不同的形象,溫文的彷彿以前那個御手洗是與他性格相反的孿生兄弟。


事實上,這其間的差異也不難解釋,原因之一不過就是主敘述者的不同罷了。只能說在石岡眼裡,御手洗的「怪人」成份真的非常高啊!

但在遇見石岡之前,御手洗究竟過著什麼生活?身份背景又為何?

島田莊司在《摩天樓的怪人》為讀者解開了御手洗青年時期的一部分面紗。

1969
年御手洗21歲,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助教授。此時應威薩斯本教授之約,意外介入了時隔將近五十年的摩天樓慘案。

島田莊司巧妙地利用「歌劇魅影」的印象,結合當時紐約林立的摩天樓,構築出《摩天樓的怪人》一書。雖說書中有「歌劇魅影」的影子,但其實相當淡薄,整個核心還是在於摩天樓本身,以及其中發生的不可思議的案件。

既是島田,手法自然是誇張地嚇人。最後謎底揭開時,真是叫我瞠目結舌,兇手竟可以執著到如斯地步,這已經不是愛情而是盲目的「信仰」了啊!

閱讀本書時,我常感到雙腿發麻,因為我有懼高症,而島田的文字偏偏有引人入勝的魔力,尤其是最後御手洗以那種「特殊」的方式尋找兇手時,我一度放下書本不敢讀下去。

假如我沒有懼高症,我真想踩在書中描述的那層「玻璃露台」上。我一直很喜歡島田書中設計的各種建築物,尤其是盤踞在深山中的龍臥亭,儘管那裡總是一再鬧出可怕的慘案,可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建築物很難不吸引我。

而玻璃露台若非我個人生理因素,應該會名列亞軍。試想,在三十幾層的高樓嵌上可以俯視下方車水馬龍的透明露台,這是多麼刺激視覺的建築啊!可惜的是,雖然書中提及的日本建築師是真,露台的存在卻是杜撰。但以現在的材料,要造出一模一樣的露台,應該不是難事。如果哪一天可以再辦個島田莊司個人展,除了迷你斜屋,能否也把龍臥亭與玻璃露台設計出來呢?

PS.
《摩天樓的怪人》裡提到御手洗當時住在有名的同性戀大街(格林威治村的克里斯多福街),而島田寫的御手洗年表裡也提到御手洗與同公寓的許多同性戀情侶成為朋友。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美國,不知這是否算是常見的情形?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玲王奈小姐知道這段過去,我想她對御手洗與石岡的關係大概又會有更一進步的想像了。(恐怕不只《水晶金字塔》那樣的哭訴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