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
「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恐怕不適用於作者的阿嬤,因為以她的智慧來看,絕對值好幾個寶。
在那個日本戰後貧窮的年代,作者的阿嬤卻可以憑靠著樂觀開朗與堅毅不屈的性格活下去,並說出「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的開朗,我們家是窮的開朗」這種話,顯見她是多厲害的女人啊!
在酷熱的星期六下午,作者的筆觸讓原本只打算讀個幾則的我,一頁一頁馬不停蹄地翻下去。
然後我一會兒笑一會兒落淚,完全陷入作者樸實卻富滿情感的文字裡。
阿嬤的生活哲學、阿嬤毫不退縮、永遠抬頭挺胸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
雖然時代不同,很多事情無法等量齊觀,但是面對人生的積極與不退卻,在戰後或現代應該是相同的吧!
除了阿嬤和作者的互動外,我最感動的便是作者與周圍朋友、老師的互動。
『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作者在小學運動會一個人躲進教室裡吃便當,老師們藉口肚子痛與他換便當。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卻讓我忍不住眼淚直流,這樣的體貼,不自覺地轉換成一股熱流,在我心底流竄。
還有作者的朋友、鄰居、醫生知道他們家的情況,所給予的幫助與關懷,我想那帶給我的,都是文字無法承載的感動。
無奈的是,在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反而缺乏這類為他人著想的體貼與關心。
或許是因為充滿物欲的心,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容納了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