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用什麼開場白來表達我對《秘河》這本書的喜愛,一開始我只是單純被「親情」這個主題吸引,封面上大剌剌標著「家人是相擁而彼此穿刺的刺蝟」,簡直講到我的心坎裡。短短
200多頁略帶魔幻與意識流的寫法,最終竟令我淚流滿面,這是我翻開此書之前始料未及的。


《秘河》是本非常易讀內涵卻十分深刻的作品,17篇文章由家庭成員各自表述,但彼此之間環環相扣。書中不僅探討生命的意義與親情的重要,更透過許多伏筆,使故事結局出人意表。我是推理小說的愛好者,對這類型的作品不可能抱持太大的期待,沒想到作者居然送給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使我掩卷之餘,依然深受感動。

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無論表面上看來如何的家庭,都存在自己的問題,《秘河》的一家人也是如此。小兒子出櫃、二女兒夭折、大女兒想出家、母親有外遇、父親是私生子、奶奶逐漸痴呆,簡單講來已經有這麼多叫平常人瞠目結舌的情況,更遑論深層的、使這個家徹底崩潰的其它祕密。

因此初讀本書,我幾乎皺著眉頭。心想:老天啊,這個家搖搖欲墜,怎麼可能撐得下去?

然而,就在這充滿絕望的迷霧中,在我完全沒有意識到之際,作者緩慢而輕巧地為這個家注入一曙熹光。

我非常喜歡書中姊姊對弟弟的那番話:

每個人本來就有個潘朵拉的盒子,那些盒子一個個被收好藏起來,並不是代表這些盒子裡面有見不得人的東西,有時候,反而是一種善意,或許那些事物並不值得讓大家一起共享。時間會淡化一切,時間也會讓情感慢慢沉澱下來,也會讓每個人思考得更多想得更透澈。給他們時間去解決,不要逼迫他們提早面對那些他們不想面對的事。就像你的出櫃一樣,或許是你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才做出來的決定,而爸爸媽媽也需要時間去思索。

我小時候會認為,既然是一家人,彼此間就不該有秘密。另一方面或許因為我是老大,總覺得這個家即使頹圮我也非得撐住它,這是我的責任。所以我會厭惡父親的說謊、母親的遮掩,甚至失去做女兒的分寸逼他們一定要坦白。年幼的世界非黑即白,忘記世上有一種顏色叫做「灰色」。年紀漸長後,才發現有時候「不知道」未必是壞事,留點時間給家人自己處理,會比我親身介入更圓滿。

就像書中的姊姊,其實一直看得很通澈,家人的秘密對她而言,不是作嘔噁心,或者企圖扭轉情勢。她只是靜靜地等待,並試著付出關心。書中的父親也一樣,他歷盡滄桑,明白再糟的厄運終有一天會過去,他不掙扎、不怨天尤人,只是簡單地、默默地愛著他的家人。

真是不可思議,姊姊與父親竟然如此相似,而他們卻毫無血緣關係。原來將一家人緊緊聯繫於一的,從來不是所謂的DNA,是時間長河裡的點滴情感匯聚而成的力量。

這令我想起伊幸太郎的《重力小丑》與張作驥導演的《當愛來的時候》。親情就像一道永遠看不盡也道不明的風景,但只要我們肯用心觀察與體會,它永遠會為我們展現它的美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