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上一次閱讀宮部美幸的作品,時隔已經兩年。兩年來,她的中譯本發行在台灣沒有斷絕過。宮部的小說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很令人安心的存在,因此我總覺得無論何時再翻閱,都不會太遲。沒料到驀然回首,才驚覺我已有兩年沒碰她的書了。


《千代子》一書收錄宮部美幸從1999-2010年的中短篇作品,共計五篇。雖然橫跨二年的時間,五篇作品風格不一,溫馨有之、惋惜有之、疑懼有之,但主題均涉及超自然現象。

宮部的作品一向帶給我光明的印象,即使悲慘如《模仿犯》,最終依然存有一線曙光。宮部不像桐野夏生,她絕對不會把路堵死,這也是我青睞宮部過於桐野的原因之一。

本書的五篇作品,除了〈聖痕〉、〈雪姑娘〉比較沉重外,其它三篇儘管有些悲傷,卻全然不失希望與溫柔。

其中我最愛的是〈石枕〉,不僅是因為它有個出人意料的轉折,更重要的是,宮部透過這篇文章傳達的訊息直如重錘直擊我心。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成了書中參與流言無關的第三者。

〈石枕〉描述某高中女生被殺的現場傳出幽靈的傳言,且傳言極其貶低死去的女孩。主角的女兒因為不滿死者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便央求身為編輯的父親幫忙,決心死刷死者的污名。隨著調查的深入,非但真相意外浮出檯面,也使人不免感嘆人性的可悲。

我很喜歡主角女兒義正辭嚴地向父親道出流言傳出的理由:

「因為如果她是那樣的女孩,大家就能放心了。誰叫她是那種不良少女,被男人那樣殺掉也是活該──大家都想這麼想。如果她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是鄰居眼中的乖女孩,這樣一個女生被死纏爛打的男朋友殺掉,不是很令人震驚、難受,而且很恐怖嗎?因為這表示就是自己、還是自己的女兒,只要不小心交錯對象,就有可能碰上同樣的慘劇啊!大家都怕這樣,所以才會那樣貶低她,想要把她歸類為碰上那種慘劇也是活該的女生,從正常人的圈子排除出去。」

若將這段話對照台灣每次發生重大案件時、新聞媒體24小時不間斷的探討,我們便可以了解為何記者們總是孜孜矻矻如狗仔般追查加害者或被害者的一生。一方面是想滿足觀眾八卦的心態,另一方面或許正是想證明,我們普通人絕對不會遇上那種慘事。一定是被害者有錯,才會招惹加害者。

不責備加害者而完全歸咎被害者這種悲哀的心態,似乎隨著社會的進步愈來愈嚴重。文中宮部也藉由另一位編輯道出何以如此的原因:

「做壞事就一定會有報應的觀念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碰到壞事的人,一定有什麼碰上壞事也是活該的邪惡因素,這樣的觀念開始抬頭了呢!因為你看,犯罪被害人的隱私根本不受重視。大家明知道冒失,仍然想要知道細節、想要告訴別人細節,這也是因為人們試圖從裡面找到一些跟自己不一樣的『邪惡』要素。行騙的宗教裡頭,也有些地方宣稱碰到災難的人全是自己行為有不對的地方,遇上災難都是報應。」

 
「反過來想,也是因為幾乎毫無過錯,卻被殺害或傷害的人愈來愈多,我們都處在一種人人自危、無法倖免的不安當中呢。」

宮部美幸不以憤怒控訴的筆法,而以溫柔如勸勉的口氣來引出該道理,反倒給予讀者更深刻的反省空間。我不得不再次感嘆,果然是我愛的宮部啊!

至於其它四篇作品,也都非常具可看性。

〈雪姑娘〉描述四名好友與被謀殺死去的幼年同伴的互動,進而導出無奈的真相。〈玩具〉看似平淡,沒什麼起伏,我卻非常喜歡主角與父親那善良柔婉的心思。

〈千代子〉是僅次於〈石枕〉、我最愛的一篇,敘述主角因打工不得不穿上她討厭的布偶裝,卻發現她能透過布偶裝看見大家變成童年時所珍惜的事物。本篇前半段相當可愛,每個人不是變成各式各樣的玩偶,就是機器人或芭比娃娃。然而後半段卻突然驚悚了起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值得珍憶的過去,若毫無過去並長期被黑暗攫奪的人們,又會是怎樣一副面貌呢?

最後一篇〈聖痕〉相當於中篇分量,主題頗為嚴肅,是關於神的故事。主角為專門調查兒童案件的女調查員,她被委託調查一名十多年前弒親並傷害老師的少年。表面上似乎是探討青少年的扭曲心理,但想不到最後竟扯進上帝,結局令我瞠目結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