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我在本書的前三分之一就已經猜測出最終大魔頭,會不會太欠扁?


評斷一部推理小說,意外性是我的標準之一。只不過隨著詭計不斷用罄,想製造令讀者眼睛一亮的結局,幾乎愈來愈困難。《矮靈祭殺人事件》有這樣的野心與舉動,我十分敬佩。但也因為鋪梗鋪得有點明顯(或是我的直覺該死的準?),看到某人在女主角每年生日都會給她一個驚喜的字句下,我便料想若想搞個轉折手法,大概會讓某人成為大魔頭吧!

果不其然,還真讓我Bingo!買彩券有這麼準就好了。

《矮靈祭殺人事件》是陳嘉振出版的第二部作品,與之前的《布袋戲殺人事件》相同,題材都結合了台灣特有的文化。所以對讀者而言,不僅僅是享受推理,更能夠涉獵到相關知識。像我對布袋戲或矮靈祭一知半解,若非透過作者的敘述,我想我大概不會有機會(也沒興趣)去了解這類文化。

在賽夏族的觀念裡,雙胞胎是不祥之兆。苑家人在母親過世之時,才得知苑家長子是雙胞胎。爾後為了不該存在的第三場矮靈祭,苑家長子不惜與長老翻臉。不祥之兆加上不被允許的爭吵,使得矮靈祭蒙上一層陰影,甚至出現殺人事件。

這次作者祭出了密室殺人與無頭屍體,前者倒是還好,密室殺人都這樣,已經很難玩得出色了,後者倒是不錯,尤其兇手的真實身份揭露時。可惜的是,關於下手殺人的兇手,其心境轉折應該可以描繪得更深入點,好加深讀者的感動。否則我總覺得這個冒出來的兇手,儘管身份講得通,卻擺脫不了路人甲的味道。

作者不以點出殺人兇手為終點,透過扮演偵探的女主角,將更大的轉折點延後,刻意製造意外感。不過,正如我前面所言,推理小說讀多了疑心病就很重,因此這樣的安排對我而言並不過癮,而且我認為有點一廂情願,為轉折而轉折似的。尤其是真兇與苑家老二的交集,感覺不太自然。以苑家老二的性格,我覺得他應該不會求助外人,反而會想盡辦法以個人智力來奪得遺產。

此外關於愛情的描寫,該怎麼說呢?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台灣的推理作家在這塊領域似乎都發揮得有些矯揉做作,像林斯諺的作品也是如此。究竟是因為年齡不夠長、經驗不夠多,還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我不清楚。但至少我可以肯定,大部分愛情成份一多的台灣推理作品,我讀起來往往卡卡的,彷彿生鏽的齒輪在轉動。不過,關於親情友情之類的描述,就流暢多了。所以或許是我個人認知因素的緣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edust 的頭像
    siedust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