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本書,我想起《仁醫》一劇開頭的口白:


在我們看來,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可以想去就去地球的另一面,任何時候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天過著平凡卻充實的生活,享受甚至忘記黑暗的夜晚。但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一切,失去鳥兒一樣的自由,失去充實的生活,失去明媚的夜空,當黑暗的夜無邊無際的籠罩著,只有你一人,你還能在那裡找到光明嗎?會努力尋找光明嗎?還是在失去光明的世界裡,努力創造光明呢?

本書主角莎曼珊‧金絲頓曾擁有她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相挺的姊妹們、深愛她的家人,與燦爛的、站在頂端的高中生活。她與朋友們恣意妄為,貶低同儕,她追求閃閃發亮卻虛無的生活,無意中遺失許多美好而不自知。直到二月12日──她最愛的送花傳情日──,所有都改變了。

她因為朋友酒駕結束她短暫的少女生涯,從此開啟一場重複循環的噩夢。只要她一睡著或死去,她便會在醒來時,再度不知盡頭地經歷同樣的二月12日。

這種寫法不免令人想到《蝴蝶效應》,小小的改變也許會引發難以置信的後果。但本書並非著重於此,而是在於莎曼珊每次重新面對二月12日時,價值觀產生的變化。

我相信多數讀者會相當討厭莎曼珊與她那票好友惡劣的行徑,可我們卻也無法否認,莎曼珊其實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投射。我們與她一樣,常常擁有卻不珍惜,喪失時才痛悔懊惱。

莎曼珊選擇了最出色的好友與男友,捨棄家人與舊日青梅竹馬對她的關心,瞧不上處於高中食物鏈最底層的同學,她以為這就是人生最璀璨的一頁。但死亡與遙不可及的明天掀開了虛假的簾子,她才發現真正值得她捧在手心的人事物究竟是什麼。

在宛如黑夜的日復一日,莎曼珊逐漸認清何者是她該尋求、創造的光明。她試圖彌補錯誤,修正一切,然而命運之神總是與她鬥力,企圖粉碎自私自利的她。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嘗試下,莎曼珊終於明白她存在於這個時間循環的價值。

本書最初或許會讓人讀得牙癢癢的,但當莎曼珊體認到何謂珍貴、何謂真實的價值時,我一度哭了出來。這女孩一開始是個爛人沒錯,可是我從漸漸改變的她身上卻獲得寶貴的教訓。我最喜歡她帶著妹妹前往她幼時的祕密基地那一段,童稚的記憶是如此純粹自然,彷彿可以擊敗現實所有的不如意,並緊緊抓住我們所愛的。

當然,命運之神沒這麼好商量,時間依舊不斷重複,但莎曼珊從中的收穫恐怕是她過去的數倍也不一定。

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必須重複地過上某個日子會是多麼淒慘的悲劇,即使某個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我也不願付出這種代價。人生之所以值得,在於它的有限,在於它的不可複製。若被鎖死在某一天,不等於被宣告失去目標、失去擁有期盼的資格了嗎?

所以,每天一睜開眼,能迎接新的一天,是一種極大的恩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