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醜奴兒〉寫道:「少年不識愁滋味」,大人們很容易以為,少年時期天真爛漫,毋須面對外在世界的醜陋艱辛,根本是個最美好的階段。即使有所謂「愁」,也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那種。妙的是,大人們也經歷過青少年時期,其實絕不乏痛苦折磨,愁的滋味怎麼可能沒嘗過?只不過那個階段太遙遠,容易被人遺忘。我想起《櫻桃小丸子》裡有一集,小丸子回顧幼稚園時代,那段她堅持不肯與大家一起進泳池的回憶。最後她說了一句:或許當時她的堅持看在大人眼裡很荒誕,可是她卻會為此而煩惱好久好久......

《學校沒教的事》裡的大家也是如此啊,看起來是青翠茂盛的年齡,然而擔負的愁苦背後所遭遇的折磨痛楚,恐怕與大人們無異。人生中無論哪個時期,其實都存在著許許多多等待跨越的難關,或許長大後回顧會覺得好笑,但當下的恐懼擔憂卻都是最真實的。


最初《學校沒教的事》並不被看好,收視率也不見起色,但我可以說是慧眼獨具嗎XD?第一集看下來,我就非常期待後來的發展。我並不怎麼喜歡校園劇,可是這十個演員卻意外地符合我的口味。他們演技或許青澀,卻有一股特別的清新感;題材或許不夠新穎,卻處理得正中我心;沒有大悲大喜,卻能夠緩緩流淌出令我為之感動落淚的溫馨。

他們從陌生到熟悉,從彼此牴牾到團結一致,似乎把觀眾們的心也拉在一塊了。

我很喜歡編劇處理題材的方式,無論是懷孕、自殺、同性之愛等,明明是老梗,詮釋出來的結果卻往往能帶給我驚喜。即使藉由小舞出面的說教,卻不會令我感到不耐與虛偽。

我想那是因為編劇以「愛」為名,並非只圖外表,而是真正讓角色們貫徹所謂的「愛」。上至校長、影山老師,下至學生們,他們都在學習如何愛人,甚至到最終回,更標舉出要學會愛自己,讓自己幸福,那麼,才能帶給別人幸福。



學生演員們也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屬於他們角色的魅力,最初誰是誰我根本認不得,可是到最後每一個角色的形象卻明顯不已。而且我覺得最棒的是,一開始大家都有其缺陷,不夠成熟,但編劇讓他們在劇中逐漸成長、茁壯。如果再回頭看第一回,我一定會驚訝,每個人居然都不一樣了,懂得愛人,也懂得體諒人。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遇到困境才激發出來,還包括他們彼此之間的激盪。生命會自我尋找出路,況且這十個人還有這麼多夥伴可以依靠呢!

不知道是在哪部作品裡的台詞,說高中的一年,抵得過出社會後的好幾年。以前不能理解這種感覺,工作幾年下來後,慢慢地能夠體會了。有些經驗與回憶是成年後也無法取代的,只有在某個時間點才能醞釀、才能擁有。

就像《學校沒教的事》裡,這群少年少女們所製造的一切一樣。


******************


這十集看下來,我覺得處理得深得我心的,還是「一樹-葉夢」這條線吧!

我很佩服遊川和彥敢這麼理想化,更佩服我自己竟然認同他的論點XD。

以一樹與葉夢的情況來講,其實是非常曖昧的。在一樹看來,是愛情;在葉夢眼裡,卻是無可取代的友情。兩者照理是漸行漸遠的平行線,但遊川卻還是有辦法讓他們並行不悖,甚至不損及他們之間的感情。



當最終回葉夢對永璃說:「你哪能跟阿一比?」時,我還以為要大翻盤呢(笑),但後來永璃與葉夢的反應似乎又不是那麼一回事。遊川把這種曖昧感處理得太自然了,正如導演在第七集給了一樹與葉夢那麼一個夢幻般的吻一樣,最終回遊川居然讓葉夢這個笨蛋「以身相許」以做為他對一樹愛的回報。我當時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但我絕對懂得葉夢的心情。





在葉夢身上,我看見了,原來喜歡對方的感情,可以不必那麼庸俗地界定在愛情或友情這種名詞上面。事實上,一切很簡單,對葉夢而言,一樹獨一無二;對一樹而言,葉夢天下無雙。非關愛情或友情,即使將來一樹對哪個男孩或女孩動了心,葉夢也有了永璃,兩人之間的感情也不必變化。

這種感情在現實中或許是種理想,但我真的期盼它存在過......


【單回心得】

◎第一回

◎第二回

◎第四回

◎第六回

◎第七回

◎戀人還是朋友-關於一樹與葉夢的補充說明

◎第九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