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先大大地感謝許多朋友的推薦,這果然是一部好戲。

在看戲之前,我對狄仁杰的印象,其實相當模糊。
雖然我不是沒有讀過高羅佩筆下的狄仁杰,但因為翻書的時候有點心不在焉,加上也讀得有一段沒一段的,對狄公自然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當大家推薦作品給我時,我蠻意外《神探狄仁杰》這個名字一再出現。

這部作品真的有那麼好嗎?

我天生那根反骨不知為何又發作了起來,開始質疑了。(笑)

有些事確實要眼見為憑,真看了戲,才知道好在哪裡。
看了《神探狄仁杰》,這「好」,就扎扎實實深根在我腦海裡了。


最初觀賞狄仁杰,我是抱著類似閱讀公案小說的心態。我並不期望裡頭有太多合理的推論與邏輯的辨證,就像當初台灣紅極一時的《包青天》,許多辦案過程,不是那麼符合科學(烏盆會說話或到陰間判案等),但基於大快人心的善惡到頭終有報,觀眾當然為之瘋狂。

因此,狄仁杰既然可以拍到三部,收視率又不錯,我不得不把它視作另一部《包青天》。可是,真靜下心來欣賞,卻發覺不然。

狄仁杰在進行推論時,他的思維非常縝密,當他察覺到不對時,他會先進行假設,再從現場統整其蜘蛛螞跡去印證他的想法,進而導出答案。沒有非科學的胡亂瞎猜,更沒有魑魅魍魎來湊熱鬧,他是完完全全根據邏輯、證據來辦案,只不過缺了精密的儀器與進步的科技。

就拿狄公第一次出場的故事來說吧,一位婦人被發現上吊於自家,丈夫哭哭啼啼說下田回來後就看見她自殺死了,而狄公卻簡簡單單依據他所眼見的事實,舉出四大疑點,輕而易舉就將身為兇手的丈夫逮捕了。事實上,光憑這一小段情節,我很清楚我一定會喜歡這部作品。因為狄公的分析清楚、有條理,逐步接近核心,然後瞬間一擊,便把真相攫在掌中。往後的事件皆是如此,凡被狄公盯上的犯人,簡直個個有如籠中鳥、池中魚,逃脫不了的。

此外,我更喜歡狄公與犯人鬥智,設下各項陷阱等著犯人自己跳進去,這種刺激感我已經很久沒嘗到了。

顯然,比起《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更合我胃口。少包也很精采,但它背負的包袱太大(抄襲得太明顯了),很多案件即便不用言明我也知道過程與兇手,所以看起來有點點缺憾。另外,少包儘管是古裝推理劇,可是我覺得它不過是換個時空的金田一和柯南作品,「古代」不過只是便宜行事的場景罷了。


我之所以對這部作品評價頗高,除了前面的因素外,還有一個蠻重要的原因,就是編劇頗擅長安排「燻紅魚」
(註)伏筆也理得極好。狄公雖然貌似慈祥和藹(也確實是啦,對於老百姓、善良人尤其如此),然而一旦讓他對事情、人物起了疑心,他立刻可以從聖誕老公公變成狡猾詭詐的千年老狐狸。他的眼神與表情在劇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編劇便藉此設了許多「燻紅魚」,當我自以為不可能被騙倒之際,卻同時也結實地被將了一軍。被將軍我心甘情願,但是那種得知兇手為誰卻撕裂心膛的痛,我真不知該恨還是該讚美編劇。

狄仁杰目前我看到第10集,〈使團驚魂〉一案尚未完全了結。這十集內狄仁杰奉命查明突厥使團來京被殺一案,其中牽涉極廣,案件繁複難解。可再複雜,槍口都是一致對外,誰想造反就捉誰不就得了,只是當犯人是自己人時,那種感覺根本難以排解。編劇在前9集讓我對狄公身邊的人產生了感情,卻在第10集狠狠扯碎它。

當兇手的面具被摘下來時,我和狄公一樣,不想相信也不願相信,因為我懷疑過任何人,就是沒有懷疑過「那人」。(淚奔~)我還天真地以為那人可以長久留在狄公身邊,做他的得力助手,畢竟他看起來那麼單純敦厚,嗚~~


《神探狄仁杰》做為一部推理劇絕對值得一看,不過不僅於此,裡頭談到的為官之道,以民為本的精神,更是為我所稱道。狄仁杰初到幽州,是為武則天(她已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周)辦案而來,但到了幽州,卻見百姓疾苦,民不聊生,為此他拋下一切,以人民的案件為優先。他身旁的位居四品的中郎將不懂,心想應以皇帝的命令為重,而狄公卻說,國以民為本,沒有人民,哪來的國家呢?後來狄公在堂上對百官的一番話(關於為官之道),更說得我是慷慨激昂。他將官員分為上品、中品、下品,認為不能把人民放在心上,又毫無德行可言者,不如罷官!聽到「罷官」兩字,我腦海裡不自覺浮現電視上那些只會耍口水的政客們,這些人放在狄公那個年代,都是該被中郎將一刀砍死、身首異處的啊!


註:燻紅魚-混淆讀者、觀眾的線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