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出國,是2019年的11月,當時怎麼也料不到會出現席捲全球的疫情。直到今年1月底,我才再次踏出國門。或許時隔四年多,對於旅行我竟宛如近鄉情却,即使是如此熟悉、已經不知道去過幾遍的日本,出發前我都還像個孩子即將接觸新事物,內心充滿了興奮與惶然。
成田機場一如既往的繁忙,光入境就耗費了一個多小時。我想我真的太久沒來東京了,站在京成電鐵的購票機前面,我前所未有的不安。出發前不是沒有做過功課,可是人潮的擁擠使我靜不下心來,最後連車子都不知道該搭上哪一班。最後跳上往青砥的普通列車(每站都要停的那種),但愈坐愈不安。後來停在某個大站,為了給快速列車讓道,普通列車停了好一段時間。此時我的前方出現了另一列快速列車,車身明確寫出往日暮里、上野,我毅然決然跳下車,搭上這班車。
我第一晚的住宿在南千住,所以我在日暮里下車。問題是日暮里車站的設計實在太詭異了,我明明出站了,卻進到JR的範圍。但我沒買JR的票,怎麼搭車呢?我在服務櫃臺來來回回了有三趟吧,才終於搞懂京成電鐵的出口有部分和JR入口相連。一旦出口弄錯,也沒法搭JR線,因為根本沒買票。總之,我對日暮里站的設計到現在還是很不解。過去我都直接搭到上野,所以沒遇過這個問題。我甚至焦慮到我覺得一向有禮的日本人(站務人員)都快受不了我XD。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關於日本一些熟悉的記憶還是刻在我的血液裡,就像第一晚的住宿我沒開地圖憑著8年前的印象就找到旅館了(上次入住是2016年)。可是有些事卻還是有所變化,例如我的謹慎度。我下飛機上廁所時,居然把我整個斜背包留在廁所裡,拉著我的行李就準備入境,一直走到電扶梯我都沒察覺我身上少了什麼東西。那個背包裡有我所有的身家和護照啊!
我當時被嚇出一身冷汗!
最後幾晚我住東京另一間旅館,房內電源屬於插卡才能運作的那種。剛到的那晚,我把水壺裝滿水,想說出門吃晚餐,回來後就有熱水可以喝。結果回來發現水壺仍在加熱中,我以為水壺壞了,但等了一會兒它確實加熱成功。我就想說再看看,真不行再跟服務人員說一聲。這間接造成每次煮水我都很擔憂,想說它到底有沒有壞,畢竟第一晚它確實在我離開了幾十分鐘後依然沒有沸騰。
等到第三晚,我才終於明白,水壺沒有壞,是我腦子太遲鈍。房間電源既然是插卡式,當然我出門時房卡移走,沒有電源,水壺怎麼可能煮沸呢?好笑的是,前幾晚我居然還在GOOGLE上搜尋象印熱水器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操作手法我沒注意到,才導致它沒法煮沸orz。
其實也不能怪我(你確定?),我在富士山河口湖住的旅館是傳統的鑰匙型房間,所以出門前把水壺注滿按加熱,回來就有熱水已經習慣啦!
比起四年前我走日本像走自家廚房,今年久違的日本之旅,我深深的感受到心境的轉變。
過去三不五時就飛日本,我對於花費一直相當斤斤計較。住宿要便宜,機票要搶便宜,參觀景點或表演能不花錢就不花錢,飲食更是能省則省。現在想來,與其說我是去旅行,倒不如說我只是想換個地方放空自己罷了。
而這次我並沒有給自己設限,大概因為這次光能出國,我都已經覺得不可思議。機票價格之高,是前往日本以來我從未買過的數字。因此,我放手讓自己好好享受這趟旅程。住宿除了第一晚最便宜,是共用衛浴(因為隔天就要出發去富士山,有個可以睡覺的地方就好),其它天我都是選擇商務旅館,有獨立的衛浴。要知道在日本單人住宿價格都不菲,因此過去我根本不會考慮,總是在便宜的共用衛浴裡選擇。如今我放棄這種想法,雖然不至於怎麼貴怎麼訂,但起碼想好好有個獨立的空間休息,不需要緊張地跟別人搶淋浴室,上個廁所也擔心別人會不會在外頭等待XD。
結果證明這個做法是對的,我這八天的旅程非常開心。
儘管花費大概是我遊玩日本以來最高昂的一次XD。
然後呢,有什麼表演有什麼推薦我就是砸錢看、砸錢吃,也懶得研究什麼交通票券最划算,反正花錢到得了就可以了。
說起來好笑,這可能是我2002年出國旅行以來,花錢如此豪邁的初次。以前我出國回來都會結算一下我花了多少錢,這次我回國後只把行李整理好,就啥事都拋在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