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為「舊‧遊記」系列的文,是我2005年以前寫的遊記(目的地皆是日本),當時我的部落格還沒開,所以都發表在BBS上。現在重新發表,是為了儲存也為紀念。
因為是很久以前寫成,所以內容比較流水帳(當然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orz)。2002-2003年間的文章不會附照片,當時我還沒入手數位相機,只有底片,我懶得掃描,因此僅有文字。
2002年:關西(自助)
2003年:九州(自助)
2004年:關東(自助)
2005年:北海道(跟團)
以下,關西行開始。
※前言
說到自助旅行,日本絕對是個百分之九十九可以列入考慮的國家。治安佳,衛生條件夠好,比起亞洲其它國家,它是個很棒的選擇。
之所以想到京都,就我個人而言,是因為討厭東京那種繁忙和過度現代化的味道,渡假嘛,照理應該放緩步調,所以沒道理選擇一個匆忙的都市來體驗。而京都這個古都,在日本於其上建都一千多年的文化薰陶之下,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後來我發現,都市還是有它的好處,繁忙的生活也是一種美感啊!)
除了京都外,大阪和奈良也在我們的旅程之中,不過停留時間並不長。但印象卻十分深刻呢!
※關西空港(大阪)→京都(烏丸京都飯店)
什麼叫做出國的感覺?
當我走出關西空港,坐上飯店的接送車,正準備好好來享受第一次出國的快感時......
沒有!什麼都沒有!
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兩旁都是鐵架圍起,和台灣差不多,遠處有許多大幅平面廣告,偶爾會經過正由鷹架搭建的建築物,除了住宅模樣和台灣有些不同外,我真的找不到自己正身在異鄉的感覺。
原本以為只要車子開到街道,我應該就會有些興奮吧!沒想到正逢週末,京都路上塞得不像話,到達飯店的時間比預定晚了半至一小時。
飯店的設備還說的過去,只是浴室小了點。一進房門,我就先打開電視,只有幾台,其它得付費才能觀賞。(至於那些要付費的頻道是什麼內容,就請自由想像啦!)
※東、西本願寺
京都的廟寺大概是全日本最多的一個都市,曾經有朋友形容在京都每三步就一座神社,真的不算誇大。
因為飯店和東本願寺剛好在同一條路上(烏丸通り),而且不用花門票,所以我們選擇了東本願寺做為我們第一個參觀處。
東本願寺整體並不大,但在熱鬧嘈雜的京都車站附近,它卻像一塊淨地,外圍流著條小小的護城河,大約有三個門,從正門進去可以看到許多鴿子。這裡的鴿子超級不怕生,人們走過牠們身旁,牠們甩都不甩。奇怪的是,鴿子雖多,卻沒看到什麼鴿子糞或聞到什麼臭味,看來日本的衛生做得不錯。
到了正殿,我們必須脫鞋才能進去。這天天氣相當不錯,微風輕拂,跣足踩在木造地板與榻榻米上,真是一種享受。可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緣故,本以為最不起眼(又不收門票)的東本願寺,竟成為這幾天逛下來我最喜愛的寺廟。
當初德川家康為了分散淨土宗的勢力,在本願寺之外,故意建造東本願寺與之抗衡,因此有了東西本願寺之分,逛完東本願寺,當然不能漏掉西本願寺。雖然兩者外觀幾乎一模一樣,但西本願寺的歷史顯然比東本願來得久長。可惜在我們找了半天,腳已開始發疼的時候,看到的西本願寺卻是『正在整修中』,更狠的是,它從平成十年整修到平成二十年啊!十年之內的西本願寺,是一座鐵皮覆蓋的醜陋建築,叫人不免失望。(害我們找了那麼久)
※京都車站、京都塔
京都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矛盾,以致於在我踏上京都這塊土地後足足有一、二天的時間不能接受。
京都不是古都嗎?奈良、京都、東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當然東京現在仍是),但惟有京都擁有千年以上的首都歷史,它該是古色古香,從裡到外無一不充滿古都氣息才是。
然而滿街的車輛及十分現代化的京都車站卻將我原有的想像完全粉碎,我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當初在建造京都車站與京都塔時,會有那麼多京都人起來反對。
歷史的刻板印象與自傲會將人蒙敝啊!
縱然我心頭仍然矛盾與不解,可是我卻無法否認京都車站是我到過最美的一個車站。它像個倒梯字形,兩旁的電扶梯與樓梯長達十一樓,更上層左右,還有二條空中徑路,不過我們並沒有走它,因為光從十一樓高的景點往外往下看,就是一種極佳享受。晚上的京都塔更是漂亮,整座塔隱隱發光,挺立在黑夜的籠罩中,不似白天那般呆板。
※第一天的結論
初到京都,最令我不習慣的是,他們的腳踏車居然和行人共用人行道,斑馬線上也為腳踏車劃分出區域供其使用。因此走在街道上,若道路小一點(大部份的街道都頗窄),行人常得為閃躲腳踏車而苦惱。
他們的紅綠燈也很奇怪,綠燈亮時常有奇怪的鳥叫聲(直橫線不同聲音),剛聽時十分討厭,不懂京都人在想什麼,紅綠燈叫個不停不會很吵嗎?這個問題終於在第四天奈良的回途中解開了,原來這個聲音是為了讓盲人辨識,以利穿越馬路啊!
- Sep 04 Tue 2012 00:05
[舊‧遊記] 2002年日本關西自由行01:京都(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