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幾年前,教育部推行性別教育時,用的詞語叫做「兩性教育」。後來為了因應社會的開放與變化,改名為「性別教育」。

從「兩性教育」到「性別教育」,
突顯的是更多異於社會性別認同下的「人」的存在,
但我從不認為改個名稱,
便能讓教育人員更加公平開明地對待各式各樣的孩子,
就像《單戀》一書中的諸位主角配角們,
也不是一句「性別認同障礙」便可以解決掉所有事情一樣。


東野這次在《單戀》一書中,放大了「性別」這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到不行的議題。
男性/女性,是再輕鬆不過的二分法了,
不過因著社會的開放,大部分人也都有了「第三性」這個觀念,雖然更多的人會直接以不雅的名稱來稱呼它。

只是,「第三性」這個名詞十分弔詭,它指稱的到底是什麼?
人類的性別之分豈是二種或三種即能道盡?


《單戀》指出了其中的複雜性,
以及這些「超越」社會認同的人,如何辛苦地斷絕一切生活著。我想,這是我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體會到的。


讀此書時,我一直想起《男孩別哭》這部電影。
其實書中的角色們,比起電影裡的希拉蕊史旺,都要幸運得多了。在那個晦澀年代,人們保守的觀念,最終只能讓女(男)主角得到死亡而已。而《單戀》裡的他(她)們,至少還有機會迎接新的人生。




本書雖然以推理來包裝,但骨子裡談的是性別的問題。
簡言之,裡頭的殺人事件根本不是主軸,
重點在於主角探查事件時,所挖掘出來的種種,
也藉此讓讀者了解,這些人在社會既定觀念下生活的辛苦。

所以要奢望它能有什麼強烈的意外性,我想頗為困難。
不過我想要得到感動或心酸的情緒,倒是很容易。

同時,我也能理解,為什麼比起《嫌疑犯X的獻身》,《單戀》會是入圍而未獲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