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我初次接觸《少年包青天》,已經過了五個年頭。

當年一看到《少年包青天》,是欣喜,因為難得有推理劇可觀賞;看完後,是失望,因為抄襲到這種地步,也算是前無古人,完全不把原作放在眼裡了。

因此,我對第一部一直抱持著不以為然的觀感,對周杰飾演的包拯,更是嗤之以鼻。


然而,時間果然會改變人的想法。

五年後,趁著第二、三部都飆完的空檔,原本打死我都不想重溫的第一部,還是因著莫名的衝動,找來看了一遍。

幸虧這衝動,第一部在我心目中總算有平反的機會。


這回的重溫,我試著拋開「詭計抄襲」的陰影,單純就人物與劇情來觀賞,我發現第一部其實還蠻好看的。



第一部不同於二、三部,整個重心完完全全壓在了包拯身上,所有的案件幾乎都繞著他打轉,公孫策與其它人並沒有太大發揮的餘地。(除了其中一個單元〈魔法幻影〉,那是全然為公孫策打造的,但佔的集數並不多)

因此,包拯的表現一差,整個劇就垮了。
周杰剛開始的表現我並不喜歡,套一句網友講的,他是不是爾康上身啊?(笑)

可是愈到後面,我發覺他掌握愈好,包拯的油腔滑調與憨厚單純兩種極端的性格,他逐漸游刃有餘,使得我也愈發欣賞起這個其貌不揚的包黑炭。

他和公孫策的情誼是我看少包的重點,第一部對兩人的交情其實著墨得沒有二、三部來得深刻,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人注定是生死之交。儘管公孫策三不五時就會夾槍帶棍地嘲諷包拯一下,然而一旦出了事,這兩人卻可以為對方連生命都不要。


在〈殿前揚威〉的單元裡,包拯為救公孫策,大半夜地背著他尋訪大夫,連狀元之試都不顧。對於傷害公孫策的龐飛燕,更是不假辭色,說什麼「如果公孫策出了事,我絕不會放過妳!」

最後〈翻龍劫〉中,公孫策更是不理會包拯要他離開京城的要求(當時包拯得知了個大祕密,公孫策不離去,必死無疑),反而落下一句「你是我唯一佩服的人,士為知己者死,不管今後發生什麼事,有多大的困難,遇到多大的危險,我公孫策都會為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果然,從第一部公孫策注定就是得為包拯勞心勞力,也難怪第三部的公孫公子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道出「黃泉路上,有我陪你呢」的話語。(因為習慣了吧~笑)


第一部的公孫策,因其年少氣盛,總是有股飛揚跋扈的傲慢在,對包拯不屑地不得了。然而弔詭的是,當包拯遇到不能解決的案件而沮喪、消沉時,他不是藉助八賢王來為包拯打氣,就是自己親自出馬,點醒包拯。

從此處可以察覺,公孫策的傲氣,在包拯面前,或許只是一種偽裝,藉此掩飾他對包拯真正的敬佩與喜愛。所以最後生死關頭,他對包拯道出那段「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其實才是他的真心話吧!XD


特別要提的是,第一部有著其它兩部沒有的東西,就是包拯與包大娘大量的親情戲。五年前看著一老一少的互動,並沒有什麼感覺。可這回重溫,或許年紀大了,感受深刻了起來。我很喜歡包大娘和包拯彼此之間鬥氣撒嬌的來來往往,看似吵架,但卻蘊含了母子間最深最深的情感。

我最感動的一幕就是包拯要他娘離開京城,免得被株連時,大家都不同意,只有包大娘二話不說便答應,臨走前,握住包拯的手,要他照著自己的心意去做。明明心裡擔心至極,包大娘卻還是放手了,若非十分明瞭自家兒子的性格,豈能做到這種地步?



我很喜歡第一部的語言風格,論幽默,不會像第三部有些矯揉,論正經,也不至於說教到哪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單元〈名揚天下〉,沈良向楚楚提到公孫策對包拯有「瑜亮情節」時,楚楚說的話:

「這有什麼好比的?什麼人不比,比塊黑炭?比什麼?比誰黑,還是比誰點火時間長?」

當時我笑到肚子痛,那句「比誰點火時間長」我看了好幾遍。難怪我對楚楚一直有好感,她講的話太好笑了。

說到沈良,實在不能不提啊,他同時也是第三部的龐統(同一個演員)。害我看第一單元時,老覺得他不該是個勢單力薄的刀頭,他應該穿得雍容不已,華麗地登場才是。XD
有趣的是,第一部有兩個單元的凶手,到了第二、三部,都是戲份不少的配角呢!一個就是龐統(沈良),一個就是王朝(卓雲)。感覺真奇怪!!



第一部共七個單元(名揚天下 血祭壇 神隱村之謎 殿前揚威 五鼠鬧相國 魔法幻影 翻龍劫),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個單元〈翻龍劫〉。
我之所以會對周杰的包拯徹底改觀,也是因為最後一個單元。

〈翻龍劫〉是依據「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改編而成,論案件詭計沒有什麼值得談的,但精采的是,其中的布局。
無論被害者、加害者或無關的人,全部混在一塊,每個人為了自己心中所想,各自設了局,導致最後撲朔迷離。因此,當局解開時,自然令人驚服。

不過,我最驚服的,還有一項,就是包拯的表現。

那種大而無畏的精神,遠遠超過第三部包拯在太廟審皇帝的氣勢。

同樣是執著,第一部處理得顯然比第三部好的太多了。

第一部的包拯,為理、為真相,毫不鬆手,當龐太師和八賢王都向他要六子這個真正的太子時,他完全置生死於度外,死都不肯放六子。

但第三部的包拯,卻成了因情愛而消沉的無用男人,連振作起來,都僅是因為相信小蠻尚活在人間,而非為求一個「理」字。(灑狗血灑得太誇張了orz...)

所以我比較喜歡第一部的處理,而且我特愛包拯最後詢問趙禎的話語。趙禎辯解說六子煮麵,隨興而至,這種人根本不可能治理天下,他是為了百姓著想,所以不能讓位。但包拯卻問說:如果今天六子是個有大智慧、大胸襟、愛民如子的人,那皇上會退位讓賢嗎?

趙禎臉上的表情說明了一切,包拯也明白了。

最後兩集我是邊看邊哭,六子認娘時,我哭;包拯不要高官厚祿時,我哭。在某種程度上,六子和包拯是相似的,因為兩人都期望著鳶飛魚躍,期盼著海闊天空。

這點,同時也是我心極其嚮往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