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某BL版被推薦少包三時,我只抱持有戲便看的想法(反正我也愛少包二),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我看大包與小蠻、公孫策與小風箏、展昭與小貍,這樣雙雙對對,也是一種幸福。我並沒有執意誰與誰一定得長相廝守的念頭,只要主角們能相聚一起,開心就行了。
 
然而,包拯跳崖一事卻徹底粉碎了我的期望。
我永遠忘不了一向冷靜自持的公孫策居然極力喊著「我命令你上來,你上來上來!」,更忘不了他含淚鬆手那一幕,我當下大概也瘋了,連友人打電話來都被我的焦躁和不悅嚇到。
 
對於這個結局,我是怨懟到了極點。
當時,我還沒有想到讀同人文,因為在我單純的意識裡,劇中三對已然是事實。
 
直到某人的推薦,直到我想平復激動的心情,我讀到了三點半大人的《點將》系列。
 
其實我很怕讀同人文,畢竟看完四十幾集的戲劇,我腦中早已有了個標準,讀同人文勢必得打破這個標準,我有點恐懼。
 
然而,當我開始閱讀《邊城亂》,我知道我必會淪陷。
 
我讀同人文,向來有個非常在意的標準,就是文中人物能否與原著接軌。若不能,那絕非我的菜。
 
而《點將》系列,恰恰就是這麼地合乎我的標準。
 
半大筆下的每個人物,活脫脫是從劇中走出來似的,甚至比劇中塑造得更完滿。
 
 
當我看到公孫策對遼國駙馬說出「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幾乎快哭出來。
 
對,這才是公孫策!
 
一個把天下蒼生掛在心頭的男子漢大丈夫,
一個不懼任何刀光劍影只求國家百姓的文人,
他可以隻身站在千軍萬馬前,只為保護大宋的子民。
 
半大寫的公孫策,著實寫進我的心坎裡,所以,怎能叫我不心動呢?
 
 
而半大不僅公孫策寫得棒,其它角色更是準確地抓住了他們原本的性格。
這其中最令我驚喜的莫過於展昭了。
 
少包三的展昭,會和他的公孫大哥鬥嘴、吐嘈,但是一遇到傷及他公孫大哥的事,他絕對是不顧生死,極力擋於前的。我看了一些文章,能將展昭這部分描述得最好的,只有半大的《點將》了。
 
半大寫出來的,不只是展昭的俊朗與能耐,最棒的是,他將他與公孫策、包拯之間的兄弟之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公孫策被高麗護衛一刀刺中,展昭一發現,問的是:「是誰傷我公孫大哥?」接著做的是一刀刺進護衛胸膛,瀟灑地留下一句:「我們大宋一貫以禮治國,此謂禮尚往來!」
 
短短幾句話、幾個舉動,非但把展昭大好的身手展現出來,同時也將他對公孫策的關懷之情表露無遺。當時我讀到此處,不顧形象地尖叫叫好啊!
 
再如《碧水燈》裡,展昭為救公孫策,二話不說一路闖山。有人想傷害他的包大哥或公孫大哥,他必定先他們一步。於包拯、公孫策二人,展昭已經不僅是個光頭小朋友,而是比有血緣關係還要親密的家人了。
 
 
至於包拯,他的出現也可看出半大的功力。
讀《邊城亂》時,我一直在猜,猜半大要怎麼讓包拯出現而能自圓其說。
最後證明,半大的理由非常能說服我。
                                                                               
戲劇的最後一幕是包拯回到雙喜鎮,如果此時的包拯和一開始一樣,是傻了呆了,那麼我想他是真的不會再回到公孫策他們身邊了。
 
可是包拯沒有傻沒有呆,他只是裝傻裝呆,換句話說,他很清醒。以宋朝的積弱不振,以包拯原本的性格,我就不信他能眼睜睜看著國家百姓受苦而裝聾作啞,況且他根本忘不了他最重要的母親與生死至交。套一句龐統說的:「我看那個人到底會裝死裝到什麽時候?」
 
因此,他出現了,不再逃避,不再懦弱,迎向了一直相信他的公孫策。                                                                                
 
 
當然,既是接續原作,有些部分便不可不清楚。這其中最關鍵的應屬小蠻和小風箏吧!小蠻半大沒有仔細交待,但半大寫包拯時,曾經提到他離開雙喜鎮時,曾「淡定的沖身後的人笑了笑」,顯然他是告別了一直在他身邊的小蠻。
 
而小風箏這段我覺得寫得極好,寫到我都難以抑制心中的痛,陪著公孫策笑出了眼淚。
我個人相當喜愛小風箏這個角色,我也真心希望她能和公孫策一生一世,可是當我看到劇中最後一集,她道出自己的希望時,我已經知道她和公孫策之間,必然困難重重。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心的。因此半大在讓小風箏這樣離去,我想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只是看到公孫策喝得酩酊大醉落淚時,我會格外地傷心……
 
 
半大的人物掌握得好,這人物互動更是掌握得妙。
 
初讀《邊城亂》,我看到的是堅定的兄弟之情、朋友之義,靜靜地流淌在包拯與公孫策之間。展昭一句「包大娘還說要認公孫大哥做兒子呢」,到包拯好心地提點公孫策是包大娘想為他作媒,這期間看起來都非常自然,我很難在包、策之間察覺到什麼變化。
 
然而,這就是半大厲害的地方。
明明兩人都忙著辦案,忙著處理東處理西,沒想到居然就這麼一步一步將兩人「微妙」的感情獻了出來,而我也一步一步踏入了半大設好的感情牢籠裡。
 
眼見兩人從兄弟情、朋友義,逐漸偏離成他們自己也想像不到的情感,半大處理得極為扣人心弦,連兩人難得的「肢體碰觸」,都可以叫讀的人臉紅心跳好一陣子,這顯然比直接寫出什麼愛不愛的更令人心動啊!
 
不僅如此,我覺得最棒的是:兩人的心境變化,特別是包拯對公孫策的心情。
當日包拯跳崖,求公孫策放手一幕,我歷歷在目。說是懲罰也好,包拯是有必要了解到他的做法有多麼殘忍,因此有了《離魂哭》中,公孫策床上被撒滿合歡花的恐懼,也有了《血菩提》裡,跳崖相救的領悟。
我最難忘懷的,便是在崖上,包拯抓著公孫策的手,要他放掉錢丞的手,而公孫策咬著牙,吐出一句「為什麼,你總是讓我放手……」
我可以了解包拯聽到這句話後,為什麼會熱淚盈眶,因為這句話同樣衝擊著我。
不過,也唯有經歷過類似的感覺,包拯才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當初他的所做,是多麼殘酷,也才會更珍惜眼前人。
 
半大藉由這些事件,使兩人的情感更為貼近。
有人說這兩隻太忙著辦案了,所以感情前進得很慢。可我卻很愛半大所寫的辦案情節,或者說,正因為這些案情,包拯和公孫策才聯結得更緊密。
 
事實上,兩人的情感,已是不言自喻了,唯一缺乏的是自覺。沒有自覺,便顯得曖昧,可我也最愛這種曖昧的感覺,因為它總能不斷地令我心動再心動。
 
雖說在《碧水燈》裡,兩人好像都有那麼點開竅,但似乎又不是那麼明顯,現在只期望半大能不辭辛苦,多向《碧水燈》這個坑撒點土啊!(不然每次我都只能把前面三部反覆咀嚼到都可以背起來的地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