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派三叔,我想大部分讀者最先躍入腦海的,必定是《盜墓筆記》四個大字。


我對《盜墓筆記》鍾愛有加,想當初我只是衝著它的名氣找來翻翻,沒想到最後卻難以自拔。時間允許的話,我幾乎是一本接著一本讀下去。

可以說正是因為南派大叔,我才急切渴望參與《怒江之戰》的試讀活動。因為他的文字與情節散發著強烈的魅力,總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怒江之戰》的背景設定在抗日戰爭期間,以遠征軍為主要人物。我對這段歷史了解甚微,唯一的記憶是來自康洪雷導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慘的是,我也才看了開頭而已。所以什麼滇緬會戰、野人山、孫立人等,對我來講,都是陌生的名詞。

但透過本書,我總算有機會了解那個時代的沉重、殘酷與悲愴。遠征軍的歷史是由血與淚和成的,榮耀、財物固然重要,但對這群軍士而言,生命與存活才是首要之務。在那片一望無際的叢林裡,書中角色們的遭遇我連「想像」兩字都不敢拿來概括。

南派說:
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赴緬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今年剛好是遠征軍赴緬65周年,我想以書作為紀念。」

帶著這樣的心情,加上另一位作者乾坤既身為緬甸遠征軍後裔,經驗又豐富,做過各種行業,也擅長說故事,可以想見兩人的合作會激發出何等的火花。

不過,千萬別將《怒江之戰》當作時下一般的軍事小說。本書除了寫出那個時代的悲壯外,更充滿引人入勝的條件。讀過《盜墓筆記》的朋友如果十分享受書中的懸疑味,我相信《怒江之戰》絕不會令你失望。

故事要從1942年中國赴緬遠征軍與英印聯合部隊被侵緬日軍大敗,五萬人葬生野人山開始講起。充滿謎樣氣息的野人山(胡康河谷),不知為何成了多國的眼中物。更詭異的是,中國竟以絕密指令下達新三十八師,並組織一群素來不相識的軍人往野人山出發,執行一個連他們自己都不甚清楚的任務。

正如《盜墓筆記》帶給我的刺激與滿足,本書也不遑多讓。情節絲絲入扣,總懸著我一顆心。人物刻畫絲毫不輸給《盜墓筆記》,後者做的是無本生意(好啦,還是要有點本,因為總得買工具),說穿了就是小偷的行為,算不上光明正大。但本書的主要角色們全是遠征軍,是可歌可泣的歷史上重要的參與者,檔次可高了好幾等(話雖如此,兩書的角色我其實都很愛)。

本書許多角色我都非常喜歡,他們之間的互動也相當棒,死亡環伺下的袍澤情誼果然特別吸引人。每次看他們明明等於脖子都架在刀口上了,卻仍然可以鬥嘴鬥得我大笑,我想或許這是殘酷戰爭下不得不然的反應吧!否則怎麼還有力量走下去呢?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是隊長廖國立與小刀的互動。

原為上下級的兩人情感相較其它人本就深刻許多,而這種情誼一旦遇到生死關頭的考驗,更能顯出它的價值。

當廖國立決定與部下們進入小刀極力阻止的區域裡,小刀只能以目遠送,並告訴他們「肯定出不來」,意即必死無疑。可是眾人一遇到危險,第一個跳出來拯救的卻是小刀。

小刀子在樹上蹭了蹭手上的野豬血,沒答理大牛的讚嘆,只是看著廖國仁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

「隊長,雖然我們肯定死定了,但是我決定和你一起死。」

那句「決定和你一起死」當下真是震撼死我了,我幾乎都要迷眩地把它當成另類的告白啊!也因此,後來小刀落入日本人的手裡,廖國仁為了大局不得不犧牲他時,我看得都快哭了。

幸好我手頭的試讀本只有上卷,也就是說,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期待下卷所有謎團的解開,更期待怒江之戰的勝利,能以祭奠在胡康河谷的英靈們。


【本書資訊】

書名:怒江之戰(上下集)

作者:南派三叔、乾坤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1/0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edust 的頭像
    siedust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