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本書的文案,我以為東野圭吾想往驚悚小說的方向發展。

我心裡的可愛寶貝,卻成為別人眼中的駭人怪物。如果愛是一種病態,就讓我徹底瘋狂吧……

然而,真正翻開小說後,才知道依然是東野圭吾一貫的風格:爭議的話題,拋出的兩難,留給讀者自己決定答案。

本書跟我閱讀《空洞的十字架》感覺很像,後者東野丟出了刑罰與贖罪對等與否的困難。而今在《人魚沉睡之家》,他將腦死的判斷、器官移植等爭議主題,包裝在一起,迫使讀者從中思考與選擇。

本書敘述年僅六歲的播磨瑞穗因溺水可能成為腦死者,所謂腦死,並非僅僅植物人狀態。植物人是身體無法自主行動,但大腦依然在運作。但腦死,意味著只有心臟在跳動,大腦基本已無意識存在。或者換個說法,就是一具「活屍體」。

日本的法律規定,若未成年的病人狀態接近腦死,只要監護人同意器官移植,由醫生進行兩次腦死判定,確定腦死後,病人的器官便可得到最大的利用。

然而,對著一具還活生生的身體,雖然大腦毫無意識,要父母決定腦死判定,無疑是極為殘酷的。

因此,瑞穗的母親薰子決定不進行腦死判定,將瑞穗留在身邊。然而,在其它人眼中,這樣的行為十分令人戰慄。留下大腦已毫無作用的瑞穗,就另一個角度來看,像不像留下一具屍體在自己身邊呢?可是,我們卻又無法指謫薰子的作為,因為很難有一位母親會忍心眼睜睜看著心臟還在跳動的女兒,說她已經死亡呢?

其實當我讀到薰子用盡各種現代科技使瑞穗做出各種如常人般的動作時(包含微笑),我背脊是發涼的。我想起朱川湊人的《盜魂者》,裡頭收錄了一篇〈屍體攝影師〉。內容敘述女主角早苗的妹妹過世,女主角因為不捨妹妹,想讓她永保美麗的容顏,聽信了男友的建議,選擇了一間專門替死者打扮拍照的殯儀館,卻沒想到這竟是噩夢的開始。

早苗和薰子的執念都太深,無法放手導致她們都活在痛苦中。不同的是,早苗最終付出了代價,而薰子在崩潰之後找到了生存的答案。東野圭吾終究不像朱川湊人那般利用絕望,他將希望留在了最後。看到書末小男孩奔跑喜樂的身影,多少沖淡了本書本有的悲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