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山七里的印象,始於《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這部以十九世紀倫敦的連殺人犯為標題的作品,令我意外的竟是利用獵奇殺人來包裝器官捐贈的主題。


各式各樣的殘忍死法不過是用來吸引讀者的眼球,真正的重點在於器官捐贈延伸出來的諸多問題。不得不說,作者此舉確實成功,至少我幾乎無一停滯地讀完這部作品。

即將出版的《連續殺人鬼青蛙男》更是一絕,大量令人髮指的殘酷死法,蘊含叫人打從心底顫慄的幼兒性,於一開始我便移轉不了目光。結合孩童看似天真無邪卻殘忍無比的童謠,構築出一幅又一幅不忍卒睹的兇案現場,我幾乎得捧著我那受不起驚嚇的心臟往下翻去。

一如《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表面上雖然充斥一具具死狀悲慘的屍體,但事實上,作者真正想談論的,卻是心神喪失者的刑罰問題。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載明:

心神喪失者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其實各國也有類似的法律,但這條法律確實有太多太多問題。多年前我觀賞由堤真一、鈴木京香主演的《刑法第三十九條》便深受刺激,我永遠忘不了兇手最後在法庭上猶如悲鳴的怒吼:

我拿刀刺向的不是人,而是法律,是刑法第三十九條這條奇怪的法律!

兇手的家人被人殺害,但因為加害者是心神喪失者,所以不罰。兇手不能接受這種結果,最後自己成為加害者,並假裝成心神喪失者。

多麼諷刺而悲傷的結果。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一書關於這部分儘管探討得不如電影如此深刻,可是其中主角有一段話卻令我印象極為鮮明。他說這些所謂心神喪失者殺害或侵犯的對象,多屬婦人小孩,他們幾乎不會挑選黑社會、暴力團之類的份子,這不恰恰證明他們根本具備判斷能力,而不該以「心神喪失」來逃避刑責嗎?

我不得不為這番話起立鼓掌!太於我心有戚戚焉了。

因為獵奇殺人的包裝,使得本書主題固然沉重,卻異常吸引人。這類作品兇手為何,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原因與源頭才耐人尋味。作者厲害處之一,在於能夠一再翻轉結果。不過像我這種讀慣推理的老油條,再怎麼翻轉我認為也不會再有什麼驚艷之處──

但中山七里做到了。

東野圭吾曾說過,所謂最後一行的意外性是他的追求。只是坦白講,東野圭吾這類型的作品並不多,或者該說,真令我驚愕的極少。

可是中山七里這部作品卻做到了。

本書最後一行包含「無限」的可能性,不禁叫人顫抖與「期盼」。期盼所謂的「因果循環」成為事實的一環。


PS.順道一提,我一直以為中山七里是女生,原來人家是位歐吉桑啊!X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