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二開始,大概是修了輔系(特教)的緣故,
加上看了某部漫畫後,我突然對多重人格這個名詞感到好奇。

當時圖書館裡有關這類的書籍多多少少我都翻過(雖然現在記得的也不多了),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完二十四個比利時心頭複雜難以言喻的滋味。

我想這種症狀(多重人格?解離性身份疾症?)會引起好奇心也是理所當然,因為就「常理」而言,是怎麼也無法解釋一個人身上為何能出現這麼多不同的「面貌」?

以前的我深信不疑,因為我認為人在遭遇極大的挫折或傷害時,啟動內在的防衛機制十分正常。
可是現在我卻不免疑惑,那麼這些人格所擁有的「能力」又是從何而來?
難道幾部書幾個經驗就能造就出天才人格?


當然,這些不是感想重點。(只是抒發疑問)

利用多重人格為題材的作品我看得多了,佳作劣作皆有。
因此貴志祐介這部《第十三個人格-ISOLA》並不是讓我很期待,看過《驚悚》那令人打從心底發毛的傑作後,我不知道多重人格還能變出什麼花樣,足以讓我感到新穎。

然而,貴志祐介顯然做到了,
雖然就推理的科學面而言會令我有些遲疑,
但我不得不承認這真是神來一筆。


背景是阪神大地震之後的大阪,賀茂由理香擔任心理諮詢的義工,卻無意中接觸到高中少女森谷千尋。
由於由理香具有「共感能力」,她很清楚地感受到千尋體內不尋常的現象,原來千尋是個多重人格患者。
雖然眾多人格之間差異頗大,但大家也算相安無事,
只是沒想到第十三個人格-ISOLA的極端作法和思想卻讓由理香顫慄不已......


多重人格的題材能夠發揮的大多是人格間的衝突與統合的過程,以及患者患有此症的前因後果。
但作者在這個部分幾乎沒有描繪,
反而多著墨在由理香的共感能力上,
從這裡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企圖,
與其說作者以多重人格為主題,
倒不如說他使用的是「精神」、「靈魂」這種抽象又具體的矛盾題材。
所以才誕生了ISOLA。

雖然作者這一筆來得十分詭異(有點不科學吧!),但確實震撼了我的心。
書中不斷提及人格們被產生時所被賦予的名字、背後的涵義,到了書末,這一舉更結結實實地擊中我,原來ISOLA已經影響地這麼深遠。
我無法想像由理香最後感受到千尋內心的對話時,是多麼地恐懼。

看到那個結局,我想到某部以「人格」相互殘殺為主題的電影(說出名字就知道答案了),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的由理香或許除了惶恐,更多的是對千尋無限的同情與悲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