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很喜歡打著推理名號的劇集,不管是哪個國家「出產」的,只要好看、精采,我一律不拒絕。

所以以我這種不喜歡大陸劇的性格,還是乖乖地把《少年包青天》前兩部看完。

一套劇集能做到續集的地步算是不錯了,像日劇《圈套》那種做到第三部又加一堆劇場版和SP的並不多見。而《少年包青天》能做到第三部實令我驚訝,日劇集數少還有話講,但《少年包青天》卻是一部比一部長,我十分懷疑他們還能端出什麼菜色來。

我個人非常喜歡第二部,既然珠玉在前,我並不認為第三部能突破什麼。

我想第三部的編劇也是做如是想吧,所以他們勢必得有別於前兩部的風格,才能凸顯他們的特別。就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一樣,松本潤非得與堂本剛有所區別,但坦白講,這個區別超爛的,完全抹煞了漫畫裡阿一應有的個性。(雖然後來稍微好多了,只是後來的龜梨和也也犯了同樣的毛病orz...)

第三部編劇選擇的不同,是讓包拯失了憶,傻了性。
彷彿呼應第二部公孫策的失明一般,第三部一開頭便讓包拯失蹤個兩年。失蹤不打緊,還讓他失憶兼變傻了。

於是,一個與前兩部截然不同的傻包拯誕生了。


我承認這樣的角色變動確實會令人耳目一新,可惜編劇並沒有編出旗鼓相當的劇情與之相襯。

第三部一共48集,第1~11集左右是第一單元。但這11集裡,有許多劇情實在過於不重要,連插科打諢的效果都稱不上。

這11集中,主要敘述公孫策帶著展昭到宋遼邊境與遼人和談,意外發現失蹤的包拯。接著發生連續殺人案,偏偏其中之一死的是遼國的官吏。在宋遼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壓力下,公孫策非得盡快破案,同時又得顧到失憶的包拯,兩相消磨下,照理可以激發出不錯的火花,然而我認為編劇的功力太弱了,導致前幾集的劇情散發著強烈的不平衡感。

我可以看出編劇試圖以這樣的包拯營造出搞笑的氛圍,然而整體劇情是處在宋國邊境極有可能血流成河的情況下,誰能開懷大笑?再者,我認為劇情繞著同一個點打轉的情形也很嚴重,講白話點就是拖戲,像包拯回到耶律將軍面前三次,所為目的就是打破他的酒罈,這段根本毫無意義!其它這類無意義橋段的還不少呢!


所以我原本有點想放棄了,可是我一想到它有48集,在前幾集就判它死刑,未免失之公允。因此還是撐下去。

果然,撐下去是對的。

可以說第一單元裡,就屬前面二集以及後面三集最精采。前面是公孫策和展昭遇見傻掉了的包拯一幕最震撼我,而後面則是包拯恢復記憶,翩然出現的一幕令我差點尖叫。

正因為有前面傻氣的包拯,因此更襯托出恢復正常的包拯多麼叫人驚喜,無怪乎展昭和公孫策會露出那麼感動的表情。


早期的第一部,曾被人批評諸多抄襲,這也是我不喜歡第一部的原因之一,卻非主因。與第二部相較之下,第一部缺少感動人心的因素,儘管第二部的詭計並非全然自出機杼,但至少融合在劇情裡,自然不見斧痕,最重要的是故事編排能深深感動我。

第三部亦然。

我之所以願意繼續追下去看,就是因為第一單元結尾結得太好了。

誠然,第一單元的詭計我都似曾相識,可是把它們放在一起,結合兇手的動機與不堪的過去,卻仍然可以讓我心疼不已。

尤其當兇手開口自白時,公孫策望著他(她)的眼神......所謂「錯愛」,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雖然往後這件事常成為公孫策被其它兩人嘲笑的藉口(連包大娘都叮嚀他要有「識人之明」,別再把男孩當女孩),可是我真的認為,公孫策和兇手確實相愛過,只是,時間不對,地點不對,性別不符傳統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