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首次嘗試一個人旅行,直到2006年才第二次獨遊,因在異國吐到不行以為自己會客死異邦後,我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在2012年第三次一個人踏出國門。


接著,就是徜徉在不回頭也沒想過回頭的獨遊天地了。

過去這四年,我東奔西跑,愈旅行愈覺得自己無法擺脫獨遊的魅力,所以自然而然習慣此種旅行方式。家人也從驚訝、擔憂,到後來平淡地直接問我「你下次要去哪裡」。

而應付朋友同事的費解,我也愈來愈懶得解釋。反正我就抱持著一個概念: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獨遊這種事,懂的人不必多說,不懂的人說破了嘴他們恐怕還是無法理解箇中滋味。

因此省點氣力為好。幸好我的朋友同事都不是怪人,即使無法理解也不會否定我的做法。

可能周圍對我都太寬容了,外出旅行也都往來無礙,所以我一直對這樣的旅行方式感到十分自在,直到這次的花蓮之旅。

我不是很喜歡在台灣旅行,因為我十分厭惡總是人滿為患、操著我熟悉語言的景點。我會喜歡出國,有部分理由也是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可以不用聽到國語。

聽到自家語言,會有種我仍被鎖在牢籠裡的感覺。

不過為了用掉我的休假獎金,國內旅行無法避免。前幾次我都選擇離島,澎湖、金門已經去過,本來打算來個馬祖。但一想到從我居住的城市前往馬祖,其費用與時間竟不亞於我飛一趟日本,我頓時沒了力氣。

咦?你說綠島、蘭嶼?

自從搭船去綠島吐到連我自己姓啥名啥都不記得之後,我就沒勇氣挑戰蘭嶼了。

綜觀台灣本島,大約只剩花蓮我還沒實質挑戰過。

與其它城市不同,來到花蓮我可以看到許多外國人,甚至比我在台北遇到的更多。我等公車時,後方旅人講著英語,前方是日語,還有韓國人從我身邊經過,至於中國人,還用得著我說嗎?(聳肩)

總之,有種小小聯合國的感覺XD

我的花蓮之旅,重心放在太魯閣、天祥。搭乘台灣好行的BUS,可以順利將重要景點連接起來,票價也不貴。

每每望著這些陡峭的山壁、湍急的河流,我心中便滿是驚嘆。難怪外國人喜歡往花蓮跑,是我都想了,甚至有些景色,比我在歐洲看到的更美。



美歸美,我卻覺得一個人走在花蓮,有股說不出來的束縛感。

進餐廳吃飯,我說我一個人,服務生說一個人也沒關係,然後領著我入座。我當下心頭咯噔了一聲,怎麼?我一個人有什麼問題嗎?什麼叫一個人也沒關係?一個人就不做我生意?

好吧,是我太小心眼,畢竟我在外頭一個人吃飯從沒人這樣講過,所以多想了吧!

搭乘巴士時,會有來自外地的老先生看我一個人,多問了幾句,順道表示他無法理解為什麼我不找伴而是一個人旅行。

我知道人家沒惡意,我也不會怪他們,但我希望不用受到這樣的關注,就像我上文所寫的,我縱使解釋破了嘴,他們可能也不懂。當然啦,我也不會花力氣和他們解釋。萍水相逢罷了,有什麼好說?

其實這些都只是我旅行中的小插曲,算不上什麼嗑碰,也沒造成我什麼不愉快,權當別人覺得特別而已。可我覺得最妙的是,我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旅行方式,原來在某些人眼中,仍是一異類。

我不禁想起前幾個月我打算刷下虎航新開的沙巴航線機票時,內心的小掙扎。

那時候我少見地閃過應該找朋友陪我一同去沙巴的念頭,反正剛好是假期,有何不可?

然而,之後我腦海裡閃過種種獨遊的好處,最後,我什麼也沒說,機票就刷下去了,一人份。

關於這件事,我有滿深的感慨。我想我大約回不去了,回不到那種呼朋引伴的旅行方式,甚至下意識有股不自在。我在花蓮綠水步道時,前後簇擁著兩批人馬,不知是家族還是公司旅行,整座山本來充滿著悅耳的水流聲與偶爾響起的蟲唧鳥鳴,卻因為這些人搞得嘈雜不已。

我刻意落後,讓這幾批人遠離我,我才總算可以好好享受山間的幽靜。

有些人可能以為,獨遊者很強啊可以一個人旅行什麼的,但我在眼裡,那些能與群體一同行動的人,才著實令我佩服。

我無法遷就別人的步調,無法忍受耳邊的聒噪,無法理解為何到某個景點就大量拍照兼自拍的行徑;我也不希望別人委屈自己配合我的節奏、容忍我的任性、理解我的怪異。

因此,獨遊應該是我最好的選擇。

即使在某些人看來,我是孤獨的行者,我也以此為佳。畢竟,不是誰都能領略孤獨的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