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博物館外圍的照片展覽之一)

同事今年暑假打算去倫敦,二月剛從那裡回來的我自然成為她諮詢的對象。談話間,她興致勃勃地對我說:「記得把你的行程表給我參考!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愣住了。

待在倫敦12天,我好像沒有一天是照所謂的行程表活動。或者說,我的行程表跟廢紙一樣,除了牛津是因為先購入一鎊巴士票非得在該天行動外,其它時間我不是前一晚翻翻書思考一下,就是早上醒來,看看外頭的天氣、聽聽民宿老闆的建議,再決定去哪兒。

話說回來,我以前並不是這種性格的旅人。我還記得第一次自助旅行,我的行程表密密麻麻,搭什麼交通工具、走哪條路線、前往哪個景點、花費多少時間、午餐該在何處解決等一應俱全,只差沒制作出幾點幾分幾秒該做什麼這種媲美旅行團標準化作業的表格。

凡旅遊書籍上有的景點,我會照單全收,拚命塞進行程。抱著一生只一次的心態,什麼都不想錯過。

然而,當我什麼都不願錯過時,我卻似乎錯過更多。

我的旅行宛如硬梆梆的石頭,沒有絲毫彈性。景點之間趕來趕去,我不僅失去閒情逸致,也忘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我渴望的究竟是什麼?

那時候的我,大概沒有辦法想像幾年後的自己,會待在羅騰堡的市集廣場,一坐就是數小時;或者跑到倫敦的火車站,隨便買份晚餐,窩在椅子上觀看來來往往的旅客,一點也不嫌無聊。

隨著旅行的次數增加,我漸漸學會放慢腳步,敞開胸懷擁抱我的旅行。我不再執著於一期一會,將自己折磨得如同行軍人士,畢竟即便我花盡一生,也未必識得盡一座城市。我在倫敦曾對民宿老闆抱怨:「明明我已經待了十多天,為什麼覺得還有好多地方沒有玩到?」老闆微笑的回答令我釋然:「我住在倫敦三十年了,我也覺得我還沒玩透倫敦。

步伐緩下來之後,我看待城市的眼光不同了。信步街頭成為一種樂趣,行人、車輛、建築等都能成為一道道可愛的風景,未必得是旅遊書上五顆星的標誌才值得欣賞。

心態改變後,我毋須再被所謂的行程表追著跑。

我可以待在倫敦某個博物館,盡情望著喜歡的畫作們幾個小時。或照著民宿老闆畫給我的地圖,花費整個上午找到美麗的小山丘體會英國人週末的悠閒。

在南京我可以因為沒趕上公車又迷路,走上幾公里的路,就為了滿山遍野的梅花與秦淮河畔的夕照。

我在沖繩那幾天適逢颱風侵襲,某個下午那霸全泡在狂風暴雨中。我卻可以心平氣和待在民宿裡,悠閒地讀完光原百合的《十八之夏》。

隨興所至的旅行,原來是這麼的享受、這麼的適合自己,但我竟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明瞭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