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宮遺址‧城牆)

2011年暑假,在我讀完《明朝那些事兒》第N遍後,我決定前往北京,去尋找明朝留下的遺跡。但我發現除了皇帝的墳塋外,北京幾乎是滿清的天下。


2012年我不抱任何期望來到南京,才明白我當初應該多做點功課,南京的明代痕跡,比我想像得還要多。

南京的東北方是著名的鍾山風景區,靈谷寺、中山陵與明孝陵等重要景點都在此區,景區內有接駁車(需付費)可以互相連結。

我來到南京的第二天前往該區,想說趁著體力還不錯的時候先來挑戰大景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念頭使然,我搭公車誤判站名下錯了站,整整走了2-3公里才到達靈谷寺。我唯一慶幸的是沿途都是平緩之地,而非上坡地帶,不然我肯定會走到鐵腿,隔天也甭想到城牆健行了。

(往靈谷寺的路上,路旁是梧桐樹)


2公里多的路途終於達到盡頭時,眼前出現的接駁車司機宛如載著光環的天使。靈谷寺並不在我的參觀名單內,我的目標是中山陵與明孝陵。然而,當接駁車行經中山陵時,我一整個傻眼。雖然早就知道國父深受大陸人喜愛(咦?),中山陵是南京重要景點,但人潮會不會太誇張了點?階梯上滿滿的人群,有些還明顯是學生戶外教學來著。若非我受過暑假北京洶湧人潮之訓練,我想我當下可能會嚇到回不過神。因為接駁車速度頗快,我沒有拍照留念,姑且以我在長城拍到的萬頭鑽動來做個代表,當時中山陵的人數之多可與長城抗衡。


幸好我的重點目標是明孝陵多於中山陵,後者參不參觀倒是無所謂。我原本計畫逛完孝陵再前往中山陵,沒料到明孝陵花掉我大半天的時間(紫霞湖太舒服了),我就直接pass掉中山陵,反正人那麼多參觀起來也沒什麼意思。

雖如此,參觀孝陵的人也不在少數。那天恰巧還在梅花季,所以門票打了折。

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墳墓所在,附近的東陵則是他早逝的大兒子朱標埋葬之處。明朝16位皇帝,有13名葬在北京十三陵,其餘三位除下落不名的朱允炆(建文帝)與被英宗貶為成王的朱祁玉(景泰帝)外,便是葬在南京的朱元璋。

當我踏進明孝陵的景區,映入眼簾的便是白色錦帶似的梅花山。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孝陵的歷史遊客在意與否我不知,但滿山遍野的花朵絕對奪人眼目。



沿著梅花山的小徑往前走,可以來到「孫權墓」。話說當年朱元璋建立孝陵時,曾考慮是否該移開孫權的墳墓,但因他敬重孫權的豐功偉業,特意繞開,因此孝陵的神道並不像我在北京定陵參觀的那樣是一直線。



孝陵的神道相當長,有石象、石馬、麒麟等雕像,也有文臣武將把關的「翁仲路神道」。神道是皇帝棺材行走的路線,雕像們是守護或彰顯帝業的象徵,看到遊客們硬是爬上雕像拍照或與神道合照,該怎麼說呢?總覺得怪怪的(汗)。

 


經過神道再轉入文武方門,便進入孝陵的主要區域。孝陵不像北京的幾個陵墓已被打開,能參觀的部分只有外圍建築,主要地墓的部分完全封閉。儘管如此,光外圍就夠我消磨大半天。在明樓亦有明代各個帝王陵墓的介紹,非常長知識。

 


距孝陵60公尺外,是朱元璋早死的大兒子朱標的陵墓「東陵」。比起孝陵絡繹不絕的人潮,東陵顯得幽靜許多。東陵目前尚在重建中,因為原建築早已毀於戰火中,如今能看到的大多是柱礎。雖然沒啥建築可供觀賞,但此處的梅花毫不遜色地綻放著,儘管沒有梅花山的數大之美,也別有一番清幽之姿。



循東陵遺址往前走,還可以看到顏真卿、劉勰(文心雕龍作者)等人的紀念建築。其中有步道通往紫霞湖公園,但卻是漫長不見盡頭的上坡路。當時我猶豫好久,深怕耗費力氣見到的是令人失望的湖景,幸好紫霞湖的美值回票價。

 



明朝建都南京的時間並不長,當建文帝(朱允炆)因自家叔叔朱棣發動靖難被迫逃亡後,南京稱都就注定是場短暫的美夢。畢竟朱棣的封地在北方,蒙古人又虎視耽耽中原這塊肥肉,遷都幾乎是不得不然的事。

儘管如此,南京畢竟曾是一朝首都,該有的氣派還是不能少的,明故宮遺址(又名:南京故宮)可以證明這點。

南京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不過因為戰亂緣故,前者如今已不再保有原建築的模樣。遊客們只能看到遺留下來的柱礎或碑刻(很有圓明園的fu),以及在舊殿故址上開闢的明故宮遺址公園與午朝門公園。若無特別註明,或許乍看之下遊客們可能會以為這不過是多了點大石頭裝飾的公園,不過尚存的城門卻足以證明此地曾是一朝之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