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十字架」的涵義代表主耶穌將自己做為祭物獻給神,為全天下的罪人而死,藉此人類自亞當墮落後,終於有機會與神和好。


而重松清的《十字架》則描述一名遭霸凌的少年,被全班同學有意無意視為祭物獻給霸凌者,以至於死。諷刺的是,主耶穌的死亡拯救了千萬的罪人,但少年的死,卻只能使活著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永無放下的一日。

我原以為本書著重描述霸凌的過程,但事實上比起少年如何因霸凌走上絕路,作者更在意被留下的人如何面對晦暗不明的未來。少年在自家庭院上吊自殺後,留下一封遺書。書中除了點出霸凌他的兩名主要同學,也寫上他最好朋友與暗戀女孩的名字,於是這封信成了這四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霾,也徹底改變他們的人生。當然,自殺少年的家人更因此失去微笑面對將來的機會。

閱讀這類作品,我往往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氣。即使我求學時代未曾遭遇霸凌,卻也能想像那種近乎撕裂心肺的痛苦與折磨,可是我卻無法體會在一旁冷眼旁觀、見死不救的人(包含同學、老師或家長)的心情。我並非指謪,我明白旁人之所以不伸出援手的恐懼,卻無法理解當同學自殺後,他們將如何面對被貼上「冷酷旁觀者」標籤的自己?

作者從這個角度切入,因此我們可以看見被少年單方面視為好友的主角、單方面喜歡的女孩,兩人如何背負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十字架,努力一步一步走向坎坷卻仍有曙光的人生。

其實比起死去的人,留下來的人才是最可憐的。

少年的死使自己的家庭分崩離析,父親沉默的抗議,母親精神狀況的不穩定,愛笑的弟弟一瞬間被迫長大。我們所能看見的被害者家屬會遭受的苦難,本書都沒有錯過。這類情節總是像密密麻麻的細針刺得我眼眶泛淚,但我又不想錯過他們從黑暗中掙扎朝向光明的每一步。

儘管我知道,無論哪本作品或哪部劇集,終究不可能在這種悲哀的前提下誕生圓滿的結局。

作者所能做的,不過是讓活著的人,更明白生命的重量,並珍惜活著的價值。至於由死亡衍生的悲傷與苦痛,大概盡其一生,都無法徹底消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