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四天下來,我們已經盡可能將胃容量擴展至我們所能撐出的最大限度,恨不得裝進所有看得到的美食,即便可能衝破肚皮也毫無怨悔。

不過令我意外的是,吃成這樣我居然還用不著胃藥,肚子也沒啥不舒服。比之江南行沒吃什麼好料卻得連吞兩晚的藥品才能讓肚子舒服的經歷,香港遊又多了一筆好回憶。

以往出國我不會為食物拍照,總覺得這種行為蠢到家了,但來到香港,面對各式各樣的食物,確實難以抑制為它們留下紀念的衝動。

以下我盡可能圖文並茂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吃過的店家與食物,數字代表排名,從最差到最好。


14.灣仔某家店

第一天到達香港已是傍晚,我們風塵僕僕將行李丟到沙田,一路直奔尖沙咀。因為在機上已經吃了機上餐,所以並沒有餓到哪兒去。在尖沙咀看完模糊的燈光秀,為過渡輪的癮,於是乘船至灣仔。

當時接近晚上九點,餓意總算湧現。我們在灣仔隨便找了一家即將打烊的店,胡亂吃了一頓。因為是第一天,還沒摸清楚狀況,只記得是味道不怎樣的義大利麵與不小心被我掉到地板上的乾硬披薩,當然,也沒意識到可以拍照留念,更別說記下店名了。


13.林成記茶餐廳(沙田)


沙田麗豪飯店周邊有不少店家,林成記茶餐廳是其中一間。

當天晚上我們從太平山回來,就是在這家店解決晚餐。即使已經八、九點,客人仍然很多。

我點的是「叉燒飯」,友人點的好像是「鹹魚」。叉燒味道還不錯,可是整整一盤飯,就叉燒+蛋,完全沒有青菜,白飯又多到不用錢似的,坦白講,我真沒法吞完。至於友人的鹹魚我光聞味道就想吐,不過她竟然吃得下,我忍不住為她致上深深的敬意。



香港的飯食似乎很少有配菜(因為沒有耕地自己不出產蔬菜嗎?),點了什麼餐,主菜就那麼一樣,跟台灣的自助餐截然不同。加上米飯使用泰國米,因此口感偏乾,但我不討厭,起碼再怎麼煮,都不會太黏濕。


12.麥奀雲吞麵世家(中環‧太平山)

第二天晚上我們到太平山看夜景,順便也在山上解決晚餐。本來我是想依賴麥當勞的(自從北京之旅後,我對國外麥當勞好感大增),可是友人極希望能照旅遊書籍的介紹,嘗嘗這家麥奀的雲吞麵。我不忍掃她的興,即使一小碗雲吞麵要價100多台幣我也認了。

(右上方那塊餅是「雞批」,請見NO.5的介紹)


雲吞本身還算好吃,裡頭的蝦子真材實料。可是湯頭味道很奇妙,一開始喝很正常,但愈喝味道愈怪,腥味一瞬間重了起來。所以這間店我的評價不高,它的雲吞麵實在不值35HKD。


11.同記糖水(油麻地‧廟街)

第三天我們打算到廟街逛夜市,但因為太早到達攤販尚未擺攤完畢,於是附近找了一家甜品店休息兼打發時間。

我們點的是該店的「生津陳皮紅豆沙」,甜味超足,讓我想起以前在大阪心齋橋喝的紅豆湯(糖好像不用錢似的)。不過因為加了陳皮,所以味道滿特別,說不上好不好喝,若要我再喝一次我也不介意就是了。



10.興記煲仔飯(油麻地‧廟街)


當時我其實很想喝粥,但拗不過友人對旅遊書籍介紹的煲仔飯的執著,只好捨命陪君子。問題是我們兩人肚子的消化速度根本趕不上餵食的速度,最終折衷兩人點一鍋。服務員雖然沒有扔白眼,可是似乎也不是很高興。

我們點的是「臘腸滑雞煲仔飯」,有沾到汁液的白飯頗美味,不過沒沾到的就一如我在沙田吃的叉燒飯一樣,略顯乾硬。幸好友人熱愛鍋巴,所以她吃得很開心。只是我覺得這家煲仔飯沒有書上寫得那麼好吃,主要是因為它的飯裡有好多細碎的雞骨頭,每吃幾口我就得很辛苦地吐出碎片,到最後我不得不放棄,全讓友人解決。

 


順道一提,這家興記在廟街約有三間店面,都是同一家。


9.小吃(銅鑼灣)

我們這次香港行唯一吃的小吃就是在銅鑼灣的「魚蛋」和「雞蛋仔」。魚蛋滋味和台灣差異不大,雞蛋仔類似小顆小顆的雞蛋糕,台灣也有在賣。

友人似乎非常嫌棄雞蛋仔,她覺得嘗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香港味道(何解?我也不明白),不過我覺得還不錯吃。


8.飯店早餐(沙田)

過去我在日本、大陸吃的飯店早餐多是BUFFET的形式,任我們吃到飽,但據說香港飯店通常不附早餐。因此我早有心理準備,要一大早便出外覓食。

 


沒想到check in時服務員遞給我們早餐券,我當時還以為這是需要付費的優惠券。之後醒悟過來和友人開心到不行,有賺到的感覺。不過沙田麗豪的早餐並非BUFFET,純粹是一份簡單的餐點。可能是中式如粥、炒麵、饅頭,或西式炒蛋、火腿土司、牛奶等,雖然份量不多,我卻吃得很開心。


7.大快活(機場)


大快活是香港滿常見的連鎖店,形式有點像台灣的三商巧福,賣的卻如我們這邊的自助餐。

我們有很多機會進入大快活(主要是休息和借廁所),但並沒有真正品嘗到它的食物。直到最後一天回台,為了解決午餐,才在機場正式吃了它一頓。

我點的是「雞肉叉燒雙拼」,滋味比我想像的還要好,而且終於沒有一大坨驚心怵目的白飯,也難得出現綠色蔬菜。


友人在幾天的旅程中,一直念念叨叨她在路上看見的飯盒,她好希望能買個飯盒吃吃看,沒想到在踏出香港大門前她居然完成了這個夢想。我們的香港行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幸運!



6.威記粥店(中環)

威記粥店位於中環的士丹頓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約在行人電梯前段的下方再往前走不到一百公尺。這間店也是旅遊書籍介紹的,來到香港,不品嘗一下他們的粥品未免可惜。

我點了「艇仔牛肉粥」,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清楚那個「艇仔」是什麼意思,好像跟海鮮有關,我吃完整碗還是吃不出它的真實面貌。但不重要,味道好就OK啦!

此外,我們也點了「炸兩」,從名字無法判斷它是什麼,送上來後原來是腸粉包油條,浸到醬油的部分鹹度還不低,不過沒沾到醬油的部分就沒啥滋味。香港的油條和大陸很接近,都是實心咬起來軟軟的那種。


5.禮頓麵包快餐店(銅鑼灣)


這間店是我們自己開發的。當時友人想買么鳳的蜜餞,沿書上地址找去,卻已物非人也非了。剛好禮頓餅店就在旁邊,看著櫥窗裡黃澄澄的蛋撻與不知為何物的「雞披」,我們都忍不住吞了好幾口口水。我只想吃蛋撻,友人有冒險精神,堅持要買陌生的「雞披」,我們兩人便邊走邊吃。

因為蛋撻實在太美味,我們兩個去而復返,又多買了幾樣麵包準備當晚上太平山看夜景時當糧食。我們還很有求知精神的詢問「雞披」粵語如何發音(不知為何友人堅持想知道這點),結果它成為我們旅程中第一個學會的香港詞語。老闆娘笑說就算國語也可以通(雖然國語發音很好笑)。

哦,對了,其實「雞披」就是「雞肉派」、「雞肉餡餅」。


4.唯一麵家(尖沙咀)


唯一麵家深得我同事的大力推薦(尤其是飯團),旅遊書籍也有介紹。所以即使我們早上已在飯店解決早餐,仍然興致勃勃到該店進行上午茶。

我們點了飯團與甜、鹹豆漿,豆漿和台灣沒有兩異,鹹的友人說有點鹹豆花的感覺(看得到固體的豆漿)。至於飯團我覺得好吃,和台灣口味並不會差很多。



不過香港的飯團稱為「粢飯」,這是我們第二個學到的香港詞語。


3.金華冰廳(旺角)


香港的甜品遠比其它食物來得出名和美味,前三名就是以它們的甜品打敗其它店家。而且這三家客人之多,不僅座無虛席,有的還得排隊。

我們在金華冰廳吃的是「奶茶」、「叉燒通粉」和「波蘿油」,事實上以我們當時的食量,恐怕點太多了,可是美食當前不點對不起自己啊!

香港的茶類飲品的茶味都非常重,他們的奶茶一般不加糖,由客人自己視習慣添加,所以桌上都會擺有糖罐,不像台灣的奶荼似乎都在喝糖水。


金華冰廳的叉燒通粉份量很大,可惜我的胃已經裝不下了,我和友人都非常後悔為什麼要多點這道,不是它不好吃,而是我們無福消受啊!香港的「通粉」指的是管狀通心麵,若是「麵」,比較接近一般麵條。


至於「波蘿油」,好吧,我承認我偏心,就算來個五份我都吃得下啊~超好吃的!!看起來不過是波蘿麵包加奶油,但香味與甜味搭配得天衣無縫,吃起來一點也不膩。吃到這麼美味的波蘿油,不能怪我叉燒通粉吃不完啊!



2.澳洲牛奶公司(佐敦)


澳洲牛奶公司是我們這趟美食旅程排隊最長的店家,雖然隊伍頗長,不過行進速度很快。店內空間不大(香港店家幾乎都如此),卻擠得滿滿的,照理說在這種狹窄的地方吃飯我不是很能接受,可是等到食物入口,不適感全拋諸腦後了。

我們點的是「杏汁燉雞旦」與「炒蛋多士」,兩樣都超好吃的!前者有點像布丁,但味道更淳厚,後者不過是炒蛋+吐司,不知為何卻可以做得這麼美味(好想偷食譜)。所謂「多士」,指的就是吐司。

 


因為店面很小,所以客人們幾乎比肩繼踵相鄰而坐,我們隔壁是一群年輕女生,看到他們點的通粉,我與友人幾乎忍不住想再喊住服務員。可惜為了要留點「肚量」給下一間店,只好打住。

話說回來,在如此擁擠紛亂的情形下,服務員依然悠遊自得、絲毫沒有差錯,真令我佩服。


1.澳門茶餐廳(銅鑼灣)


本次美食之旅的最讚餐廳,就是位於銅鑼灣的「澳門茶餐廳」,它也是我們正式照旅遊書籍介紹找的第一間餐廳。

澳門茶餐廳共有二層樓,服務員態度不錯。因為這算是我們第一次踏入所謂的「茶餐廳」,所以一切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點餐時我們並沒有想很多,也不敢高估食物的味道,因為出發前我已被同事叮囑過別抱太多期待,因此很單純地點了他們的套餐。

這份套餐包含了「檸檬茶」、「蛋撻」、「豬仔包」和「通粉」(我忘記是什麼口味了)。我前面說過,香港的茶類飲品茶味都挺重,檸檬茶也不例外,一樣沒有甜味,糖由客人自由添加。而後三樣好吃到爆!!

我在台灣不是沒有吃過蛋撻,可是香港的蛋撻格外美味,所以後來到禮頓餅店我才會又買來吃。豬仔包看似其貌不揚,一層薄薄的奶油好像沒什麼,摸起來也硬硬的,沒想到一入口我與友人都驚呼「太好吃了」!真是「食不可貌相」,當下我超想再點一份的。至於「通粉」也很讚,比金華冰廳那碗我們吃不完的叉燒通棒太多了。

 


最後一天回台前,友人和我特別就這次旅程票選最佳美食,我們有志一同頒給了澳門茶餐廳,特別是它的蛋撻與豬仔包,徹底擄獲我們倆的心!



除了上述幾間餐廳外,在此要頒個特別獎。我每次出國(無論跟團或自助)最喜歡嘗嘗當地的泡麵,大概因為我覺得泡麵很能體現當地的平民文化,感覺更接近他們吧!當然來到香港也不能例外,我與友人在超市挑了好久才選中要吃的口味。



後來回台查了一下,原來這個出前一丁是日本產品,不過口味不錯就好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