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一出來可以看見的雕飾)

前往圓明園當天天氣相當不錯,比起前一天故宮的炎熱,在圓明園待的數個小時簡直愜意的不得了,其舒適度可以排進這八天行程的前三名。


從圓明園被譽為「東方凡爾賽宮」來看,可以想見它曾經多麼美麗。可惜如今它之所以如此受到矚目,多是因為淒慘的悲劇降臨在它身上。

歐洲列強蹂躪得它體無完膚,連我這個毫無先備知識的人站在圓明園的土地上,都可以感受到它被掠奪了多少燦爛。更遑論我逛完頤和園,不得不做出對照後的心情了。


被燒毀之前的圓明園曾被清朝傳教士稱為「萬園之園」,據說園內的造園技巧與成品已經達到巔峰造極的境界。然而我看到的圓明園,除了蓊蓊鬱鬱的樹林、一望無際的湖池與斷垣殘壁的廢墟,什麼也沒有留下,連一座像樣的、可以住人的建築物都沒有。



說我毫無感覺是不可能的,尤其看到重建圓明園的模型,如此宏偉華麗,耗費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就不得不憤慨歐洲諸國的野蠻人還真下得了手。



雖然缺少亭臺樓閣的妝點,圓明園仍有它可供觀賞的美景,當然我指的不是那些殘存的建築,不過這些近似廢墟的遺留物倒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建房子還是不要用木頭,一燒就沒了,多可惜。也就是說,殘留下來的建築多以石頭原材建成,例如西洋樓遺址,它也是目前圓明園內比較著名的景點。可是說穿了,就是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啦,沒有解說真看不出來它的原貌。

  

有部分建築倒是因為修整過所以外貌保留著,像萬花陣迷宮,在應是中國式建築內看到這種東西,很能感受外來文化的融合呢!



圓明園主要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部分組合而成,範圍之大無庸置疑。各個園內大大小小景點不下數十個,但因為該燒的不該燒的都燒光了,所以如果僅僅想研究建築的朋友大概會感到索然無趣吧!

可若想享受美景,圓明園不會令你失望,這也是我喜歡它勝於故宮最大原因。

比起眼花撩亂的木頭房間,我還是鍾情湖光山色啊!

一踏入圓明園,我立刻感覺到宛如在自家後園漫步的輕鬆自在。園內不時可以看見父母推著尚未學步的孩子散心、或者與老先生老婆婆閒逛的景象,這讓我想起在台北唸書的大安森林公園──規模當然天差地遠。

對我們外地人而言,圓明園是古蹟、是中國列為重點文物保護之處;但對於當地人,或許它就是一個可以放鬆心情閒步的好去處罷了。

這種處處古蹟、處處可以感受文化與歷史的生活,彷彿生命與它們結合於一,說實在的還滿叫人欣羨──我與友人在這趟旅程中,時常會興起如斯感慨。

比起頤和園的錯綜複雜(連有導覽我們都會迷路),圓明園的路線相當好走,不容易有迷路的機會,三大園的設計彼此間均能互通。正如遊逛故宮時友人的堅持,圓明園當然也不能例外。一般遊客多半從綺春園開始,到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重點路線),光走完這大園雙腿就沒啥力氣了。但友人是堅持不懈的觀光客,這次我沒有放棄,與她再前進圓明園四十景。

不過啊,親眼看到四十景,我徹底領悟到,中國文字果然比實際眼見來得有魅力。什麼「九洲清晏」、「洞天深處」……,名字取得很好聽,可是我看不出來它們有何差別。岸邊的荷花也毫無生氣,更別提瞧見的垃圾。

相較之下,圓明園四十景並不受遊客的青睞(我能理解箇中緣由),沿途冷冷清清,景色也顯得孤寂。但對於前一晚飽受人潮折磨(故宮)的我而言,反而竊喜著呢!有趣的是,我們在這兒發現了一間隱埋在叢叢綠林裡的洗手間。從外觀壓根兒判斷不出裡頭有建築物,我還得撥開草叢找出不明顯的小徑,才有辦法解決生理問題。正因如此,這洗手間堪稱八天以來我上過最乾淨的一間(因為根本沒人知道它是洗手間)。

雖然四十景沒什麼特色,但位居其核心的「福海」卻十分吸引人。我說過當天氣溫宜人,坐在湖邊長椅上,眺望遠方湖景,微風輕拂著,我真是捨不得離去,恨不得直接躺在椅子睡覺。當時天色稍暗,照不出漂亮的景象,是個遺憾。



除了圓明園的福海外,綺春園與長春園也都擁有極為漂亮的湖景。福海邊緣的荷花雖然開得不甚精神,但綺春園與長春園可不是。放眼望去,湖面上盡是綠油油的荷葉,間或點綴著精神奕奕的荷花,此景當然得配上划船的人兒才稱得上完美,所以這裡也有付費搭船的服務。不過我與友人堅信兩條腿的功用,省下了20幾塊人民幣。

 

雖然嚴格講起來,整座圓明園幾乎沒有什麼搬得上檯面的建築,吸引觀光客的可能主要也只有殘垣斷壁與悲劇般的歷史,然而我卻十分懷念它帶給我的滿心滿眼的翠綠,與寧靜舒爽的湖畔休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