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北京景點,躍入我腦海的第一個便是「故宮」。故宮身為皇帝家宅,過往我只能在歷史課本稍稍一睹它部分丰采,自然對它有諸多想像。因此來到北京不踏上故宮怎麼能算是到此一遊呢?

我估計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進入北京的人們,大概都與我有類似的想法。因為當我好不容易擠出猶如沙丁魚般的地鐵車廂,爬上天安門城樓前的大道,我整個人都傻了。

一眼看過去,萬頭鑽動,城樓走道全是人群。朝南一望,天安門廣場是無邊無際的人海。

我與友人呆立好幾分鐘,想說要不要先換個景點免得還沒開始遊玩便被人潮嚇死(故宮是我們北京之旅第一站)。友人說:今天是星期一,人都這麼多了,還會有哪一天人是不多的?我悲哀地點頭。

 

事實確如友人所言,之後幾天我們搭公車經過天安門時,都慶幸自己已經脫離那段「人山人海」的日子。

經過天安門城樓,迎接我們的正是故宮的大門之一:午門。北京在成為中國首都之前,曾經也是各個朝代的重要城市。拜明成祖朱棣(最近我才知道有學生親暱地喚他叫Judy,真是好個記憶法)之賜,它終於有機會一躍成為全中國最受矚目的地標。



進入故宮的入場券為60RMB,若想租導覽機器,價格為10RMB,租金是100RMB。因為沒有導遊,所以我二話不說租下導覽器。在古蹟之前,沒有解說走馬看花不啻為浪費時間。北京景點的導覽器似乎都採GPS定位,走到定點就會自動解說,而且沒有重複鍵(除非你又走回頭路到定點),說實在的一點都不人性化。這尚且不打緊,麻煩的是這個GPS定位感應也太奇怪了,往往我還沒走到該景點,解說便自動開始,搞得我不知道當下到底聽的是哪個地方的解說。加上人群太多,嘈雜的人聲持續干擾著,單耳的導覽器沒有封閉的效果,解說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自故宮後我再也沒有租過導覽器,寧可當個狡猾的鄉巴佬觀察有無導遊的團體,趁機混進去,也不想再與制式化的解說奮戰。

既然身為皇帝家宅,故宮佔地之廣、房屋之多,自然令人咋舌。據說一個人自出生起,若想睡遍故宮房間,即使一晚只住一間房,全部完成也是27歲之後的事了。

故宮的看點無疑是它的宮殿,可惜洶湧的人潮在前,我連窺見各殿內的景致都沒什麼機會(大部分宮殿均上鎖,只提供觀光客在外照相觀看),只能拍拍外貌聊當慰藉。




雖然我不怎麼收看大陸歷史劇,但多少都看過劇中皇帝登上紫禁城的盛況,所以故宮才會成為我在北京的首站。只是真正踩上故宮的土地,我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或許是被炎熱的天氣與絡繹不絕的人群熄滅了吧!

比起友人興致勃勃的研究建築,我僅能對著根本分辨不出差異(除了大小)的宮殿大眼瞪小眼。或者聽著友人濤濤不絕敘述北京的石獅子如何雄偉(我根本想不起南方的是啥樣子)、九龍壁具有何等歷史價值……。

 


故宮的設計正如北京這座城市,有它一定的配置。中軸線的三大殿與御花園連成一線,兩翼則是其它殿宇,不過這些房間很多都沒有對外開放,害我繞了不少遠路。

至於御花園……滿令我失望的,它的佔地雖然廣大,卻不如我想像中的豪邁,尤其看過恭王府後,更加肯定御花園的小格局,不是我的錯覺。御花園內人群密密麻麻,說它坐無虛席絕非誇大,幾乎只要能坐下的地面,人們都不放過。

友人秉持著既然花了門票錢絕不錯過一門一檻的精神,誓要逛遍整座故宮。我精神上支持她的理念,身體卻在逛完右翼的建築後早先跑到神武門處等候她XD

其實花一整天逛了故宮,我最感興趣的不是三大殿、不是御花園、不是乾隆做太上皇時搞的那堆縮小版仿製殿宇,反而是夾在宮殿間的通道、靜靜流淌在四圍的護城河,或每日俯視人們的四個角樓。

 

(右上角的建築物即為角樓,故宮四個角均有之)


若問原因為何,大概是因為它們都給我一股置身事外的孤寂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