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的命題》完成於
2005年,裡頭收錄的二篇作品,皆是島田莊司為印證其「21世紀本格Mystery」主張所創作出來的。島田是個徹底的知行合一者,他一旦提出理論,必定會出現相對應的實踐,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原因之一。

本書收錄了同名作品〈伊甸的命題〉與以披頭四歌曲命名的〈Helter Skelter〉,島田認為21世紀的本格推理應寄寓在生物學,生物學能為本格推理築出一條寬闊的大道,因此這兩篇作品便成了他的最佳示範。

其實從《魔神的遊戲》、《螺絲人》到本書,島田已經一再的嘗試他的理論,身為讀者的我,並不討厭島田結合生物學(腦科學?)的創作。然而坦白講,就閱讀趣味而言,我仍然比較鍾情島田早中期的作品。除了《螺絲人》較合我胃口外,《魔神的遊戲》堪稱御手洗系列裡我最厭惡的一本,至於本書,懸念不深,我幾乎在一開始就能猜到往後的鋪陳。

〈伊甸的命題〉以複製人為題材,融合舊約創世紀的故事,使該故事在趨近現代化的同時,仍保有一定的神祕性。

或許是我本身信仰的緣故,我並不喜歡作家們透過包裝聖經故事來呈現他們的作品(這也是我討厭《魔神的遊戲》的理由之一)。因為這些呈現多半具備一定程度的扭曲,以〈伊甸的命題〉一文而言,神造人的目的,以及要亞當、夏娃別吃知識善惡樹的原因,在書中竟被解釋成「那個樣子」,說實在的,剛開始我有點不能接受,但謎底揭開後,島田的安排舒緩了我的憤慨。在島田眼裡,伊甸園終究還是可愛的。

複製人的概況,在〈伊甸的命題〉裡闡述得頗為詳盡,雖然我不清楚為了配合詭計,這其中真偽差異有多少,不過當時我只浮現一個念頭:

複製人的出現,也許將是另一個巴別塔。

《創世紀》11章曾提及:當時人類的語言是統一的,但人們為了傳揚自己的名,竟妄想造塔造城直通於天。上帝無法忍受這種狂妄自大,於是分散人們,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交流困難。高塔工程因此無法再繼續,而那城被稱為巴別。

雖然複製人的研究可以藉口說是為了人類福址,取得複製人身上的各樣器官,對於原生者可能是種幫助,然而複製「人」終究是個人,人必然具備的人格、尊嚴不會消失。如此一來,恐怕將挑戰人類的倫理極限,引發難以想像的恐慌與災難。

建築巴別塔,使人類失去了統一;創造複製人,其後果會嚴重數倍也不一定。

想想艾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的反撲,複製人有沒有可能如出一轍或更嚴重?CSI本店有個故事,因為哥哥罹患白血病,父母為了他生了一個女兒,目的就是奪取女兒身上健康的血液(或骨髓),使兒子痊癒。

想當然爾,這個家庭至終因為這個目的,徹底破碎了。

相異的個體尚且如此,取自原生者基因成長的複製人,肯定是為了某種目的被製造出來,有可能好到哪裡去嗎?


至於〈Helter Skelter〉是島田結合現實案件與腦科學的作品,其懸疑性比〈伊甸的命題〉深厚,不像後者那麼容易猜到作者的意圖。

也是因為〈伊甸的命題〉太有島田早期某部作品的影子,因此我幾乎在第一時間便察覺到他的目的。而〈Helter Skelter〉與〈螺絲人〉比較相近(指探討腦部障礙部分,而非謎團),我對腦部障礙引起的各種現象興趣滿大的,所以能從〈Helter Skelter〉裡獲得不少知識這點,是我對它評價勝於〈伊甸的命題〉的原因之一。

不過,整體而言,本書在我心目中的島田作品裡,排名仍然不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