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與美國近期某部電影的手法極為相似,但我查了一下時間,發現兩部作品上映時期相同,以製作一部電影所耗費的時程來推斷,應該不可能發生抄襲的情況。只能說編劇的思考路線極為相似吧!


不過因為在台灣,《殺人犯》比「某部電影」晚上映,於是就有人以為前者抄襲後者,我想這是天大的誤會了。在香港可是《殺人犯》先上映的呢!

以下文字將會涉及兩部作品的比較,不想被爆雷的朋友,請不要點選「繼續閱讀」。



《殺人犯》是敘述主角翁凌光(郭富城 飾)為追查電鑽放血殺手卻慘遭兇手攻擊而失去記憶,與他同行的同僚被殺,凌光成了唯一的證人與嫌犯。

凌光為了找出兇手不放棄任何希望,但愈是尋找,他愈發現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他。他變得愈來愈多疑,舉止愈來愈怪異,究竟他是被污陷,還是真兇確實另有其人?

03.JPG


《殺人犯》的架構說起來並不奇特,懸疑劇能玩的東西基本上許多觀眾也看得差不多了。對於台灣觀眾而言,如果本劇在《孤兒怨》之先播映,肯定可以獲得滿堂采。光是「小孩=兇手」這個手法就夠令人震驚不已了。

不過,除了上述手法相同外,《殺人犯》與《孤兒怨》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後者簡單明瞭,被收養的女孩其實是個女人,渴望男人的愛,於是逐步毀滅她的寄養家庭。但前者牽扯了更多的恩怨情仇,內裡繁複。比較起來,後者在觀賞樂趣上,可能略高一籌。前者則顯得有些拖沓,過多營造主角可能是兇手的情節,可是一般觀眾應該都清楚這些部分不過是故弄玄虛,因此恐怕適得其反。

然而,我想主角的演技可以彌補這一點。郭富城從正常到瘋狂的表演令人驚歎,不愧是拿過影帝的人。無論是失去記憶的迷惑,或誤以為兇手來自外處而逐漸瘋顛,都詮釋得絲絲入扣。

02.JPG

相對的,飾演他老婆的張鈞甯反而十分平面,表情自始至終似乎只有一種,口條暫且不論(張的口條一向很叫人詬病),光是神情的拿捏她就輸了一大把,難怪最後她被共犯殺死時我心頭擠不出半點同情心。


01.JPG

雖然本劇的手法與《孤兒怨》如出一轍,我也是在得知此事下觀賞這部作品的,不過坦白講一開始我很疑惑,大家說的「手法相同」是真的嗎?因為怎麼看都看不出有相關痕跡,直到情節點出凌光的小孩是收養的,我還半信半疑,因為飾演小孩的演員看不出來能夠進行如此複雜的犯罪,後來才點出共犯體系的存在。

比起《孤兒怨》從頭到尾詳述艾絲特如何進行她殘忍的毀滅計畫,《殺人犯》著重的是推敲兇手的過程與動機,包括後續兇手現身主角需要面臨的複雜情況。顯然《殺人犯》比《孤兒怨》格局來得大一點,不過好看度我會投後者一票,明快的作品總是比較吸引人嘛!而且《孤兒怨》的演員(無論年長年幼)都非常出色,《殺人犯》的小孩與母親就有點……有待加強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