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東野圭吾早期的本格推理作很「乾淨」,沒有橫溝正史的妖魅詭譎、島田莊司的華麗磅礡、綾辻行人的千迴百轉,但自成一格:流暢、毫不拖沓,謎團不繁複,卻能使人眼睛一亮。

所以我很喜歡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儘管它們的主題沒有後期廣闊,我卻鍾愛這種簡單。

《迴廊亭殺人事件》是東野圭吾1991年的作品,在此之前,他已經發表過《放學後》、《畢業前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作品,這些都是較偏本格解謎之作。與近來的《單戀》、《彷徨之刃》、《殺人之門》等有些差異。

東野早期仍致力於謎團的設計,以詭計為主,描寫人性為輔。不過後期明顯有了改變,探討人性、宿命等沉重之旨愈來愈強烈,這當然帶來另一番閱讀趣味,偶爾我想要享受一點折磨時,我會選擇東野後期的作品。但整體而言,早期的解謎作還是可愛多了。

《迴廊亭殺人事件》採第一人稱寫成,敘述者是一位偽裝成老婆婆、燃燒著復仇火焰的女子。女子因為男朋友被殺(或自殺?)而決心找出真相,有點像《十一字殺人》,但比它更吸引人,因為女子除了扮演答案尋找者,同時也擔任了報仇的角色,故事的張力因此大開。

此外,本書的詭計也比《十一字殺人》更亮眼,尤其是結尾,雖然我不意外兇手是某人,但女子選擇「那樣」的結束方式,可以說讓我挨了一記悶棍,然後緩緩地升起悲傷。

當女子回憶過去與男友的相識過程,我幾乎將本書視為另一種愛情小說。我曾以為作者應該給女子一個完善的結局或者另一個更完善的男友,我甚至期望書中某個角色能夠帶給女子安慰,因為她的自卑令我心疼。

或許是這個遐想作怪,才使得結局如此震撼我吧!有點類似《放學後》的效應,東野再一次成功地在結尾打擊了我。


題外話:

男推理作家以女性角度撰寫的作品並不鮮見,但寫得自然動人、可以令女性同胞發出共鳴的就有待商榷了。東野圭吾在這方面我倒是頗讚賞,他筆下的女性主角即使執著,也不至於叫人討厭。簡單講來,東野在解釋女性的心理時,不會給我自以為是的感覺(比起某些作家的大男人角度切入,實在好太多了)。

所以這本《迴廊亭殺人事件》或之前的《十一字殺人》,沒有曲折迴繞的謎團,也沒有深刻複雜的人性糾結,我卻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原因之一便是東野的女性心理描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