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曾在某本漫畫裡讀到一段文字:

人一出生,便從兒童樂園一步步邁向墓園。

當時正在體會青春帶來的新鮮滋味的我,雖然對這段話懵懵懂懂,卻意外地將它烙印在腦海裡,即使經過十數年也未曾淡忘。

生命,永遠伴隨著死亡──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鐵一般的事實。享受生之喜悅的同時,正代表我們愈來愈接近難以逃避的死亡。

既然生與死,是斷難分割的連體嬰,照理人們可以等同視之。但事實上我們都明白,醫院的育嬰室絕對比太平間熱鬧數百倍。

前陣子我一位親戚過世,母親買了白包,堅持要我到門外填寫名字(奠儀),她連將白包拿進家門都嫌穢氣。

不難理解這種做法背後的想法,就像小時候長輩們總會殷切囑咐我們,遇到別人家的喪事,盡量繞道而走。這是一種忌諱,縱使科學發達如現在,依舊不會改變。

所以可以想見,《送行者》的主角大悟(本木雅弘 飾),選擇了納棺師這個職業,為何會遭受到妻子、朋友的大力反對了。

死亡是上帝賦予人類最大的「公平」,無論高官厚祿者,或身份卑微者,終究逃不了黃土一坏。我們都了解它的必然性,但接納它卻是另一回事。當大悟的妻子(廣末涼子 飾)嫌惡地揮開大悟的手,並嘶聲叫著「髒死了」時,我忍不住落淚,卻無法苛責她,因為我明瞭我若站在她的立場,可能也做不到心平氣和。

人們厭惡的,或許不僅是腐敗的屍體帶來的臭味與噁心,最關鍵的應該是死亡本身帶來的恐懼不安。

在觀賞本片時,我一直很好奇編導打算怎麼解釋、面對死亡,當大悟小時候熟識的澡堂大嬸過世時,答案才逐漸揭露。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它是一道關卡,跨越這道關卡後的世界,將是另一段現世無法言喻的旅程,說它是人生的再度啟程也不為過吧!而納棺師,便像將亡者打扮美麗、送亡者啟程的化妝師。



劇中其實不斷地呈現生與死這對連體嬰的依存性:開頭的章魚,從活生生的跳躍,到河裡的死亡;中段的鮭魚,不放棄的逆流,卻竭力而死,在在都顯示生命與死亡從來就是一體的兩面。但這並不代表死亡是結束,片末大悟面對他六歲便外遇離家出走、最終逝世的父親,將父親交給他的石頭放在妻子的手裡,指向妻子肚中未出生的孩子,不正暗示死亡便是一種新生嗎?

僅僅這麼一個輕微的動作,我的眼淚便抑制不了。


本片在講述生死的同時,更令我感動的是,對於一份世俗多半不能接納的職業的尊重。



當社長(山崎努 飾)專心致志地完成他身為納棺師的工作,給予死者最細膩的妝扮,我的淚水第一次滑落了下來。

尊重死亡的人,必定也能尊重生命,仔細看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下我湧起了這個念頭,我想大悟同樣也受到衝擊。於是他才能漸漸地體悟到這份工作的價值,用心對待。



一次又一次,看著大悟的納棺,我眼裡的熱流總是停不住,特別是他為澡堂大嬸做的納棺,妻子與友人望著他專注的臉龐,許多話語已是不言自明。

當我死亡之時,我希望是由像大悟和社長這樣的人為我納棺,送我走上人生的另一段旅途,我相信這將是最美的啟程......




【延伸閱讀】

送行者‧維基資料

送行者‧簡介

送行者‧原著:納棺夫日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