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孽子》之賜,我喜歡上白先勇講故事的方式與文字。


《寂寞的十七歲》主要收錄他早期的短篇小說,雖然有人評說這些早期作品不若後期《臺北人》那七篇成熟,但我卻特愛它們的稚嫩。

篇篇迥異的寫法,把我的思緒忽高忽低地操控著。
特有的文字有時令我全身發顫,卻無法停止閱讀。



裡頭共十八篇小說。〈玉卿嫂〉是我以前就讀過的,
再讀,玉卿嫂那強烈的佔有慾似乎又更強烈了,比之龍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纖白的肌膚下,令人想像不到竟蘊藏一股血紅淋漓的慾望。


〈金大奶奶〉是白先勇在《文學雜誌》上的第一篇文章,
初看時,金大奶奶的遭遇著實令人心悸,尤其從容哥兒這小孩的口中道出,更是淒涼悲哀。讀到後半段時,我有種熟悉感,
後來才知道它運用了《紅樓夢》末段寶玉娶寶釵,黛玉卻死於自己閨房內,那樣一悲一喜的極端對比,而金大奶奶顯然缺乏黛玉病死的那種美感,因此,除了嘆息、憐憫、蒼涼,是找不出什麼淒美的。


〈月夢〉很美,尤其寫到吳鍾英和少年那段在月下湖邊的愛慾,我彷彿也被月光給迷惑了。是不是月光太清麗,映照於少年與湖面的景象令人難以抗拒,所以吳鍾英才爆發熱情,也因而失去了少年?

同樣的情形,在〈那晚的月光〉也發生了,
雖然敘述手法不同,角色的遭遇也相異,
但我卻為白先勇描述月的美而深深著迷。
他筆下的月亮,真的是生命的很。


白先勇的故事,似乎都喜歡挑在炎熱悶滯的夏季。
有時讀著讀著,我的皮膚會不知不覺黏膩起來,
不僅情緒受制內容,連生理現象也跟著運作。
〈悶雷〉、〈黑虹〉是如此,連遠處的〈香港-一九六O〉、〈芝加哥之死〉也是一樣。
悶熱得令人受不了。


〈我們看菊花去〉架構雖然簡單,藉由弟弟的眼睛,卻讓讀者預見了悲傷的結局。作者沒有提及姊姊的容貌、精神狀態,但旁人的目光、弟弟的羞赧,做了最好的解答。


十八篇故事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寂寞的十七歲〉。
或許因為我在第一人稱的主角身上窺見了《孽子》中的阿青他們吧!

主角楊雲峰的家庭優沃,哥哥弟弟都卓爾不群,父母親對他期望甚高,可惜他不僅功課、運動差勁,連人際關係都糟糕到無以復加。

不出眾的他,父母親看了心疼、生氣,兄弟也瞧不起他,
學校裡除了班長魏伯颺對他好外,找不出第二個好心人。
幾乎沒有朋友的他,平常最愛做的居然是拿著電話筒聊天。
明明話筒裡是「嘟~嘟~」的聲音,他卻能煞有介事地聊上一、二個小時,他想像他正在對魏伯颺談話,把所有的不滿和痛苦向他傾訴。

我曉得我不討人喜歡,脾氣太過孤怪,沒有什人肯跟我好,只要有人肯對我有一點好處,我就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他才好。

魏伯颺是他周圍唯一對他好的人,所以他會掏心掏肺地回報。
楊雲峰的心情我十分了解,也因為他這種想法,更可看出他其實相當單純,相當需要愛,只可惜無論如何努力都得不到。

作者並沒有明確點出主角的性向,對魏伯颺的好似乎也能解釋成百般依賴,所以當魏伯颺不堪同學間的傳言而放棄對楊雲峰的好時,楊雲峰並不難過,也不怎麼在意。

後來因為道歉信事件,楊雲峰誤闖新公園,大雨中他和一位中年男子有了不尋常的接觸,對這種事他到底在不在乎,文中並未點出,因為當時主角在意的,是更煩人的問題了。不過,從此篇故事多少可以揣測出往後《孽子》成書的源起,對於我這個先讀《孽子》而回頭看《寂》一文的人,多少有種意猶未盡的殘念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