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有關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所,只有三所大學開設。想來,台灣對於犯罪心理學這門學問,了解的人恐怕比一知半解的人來得多很多。

以我而言,應該就是屬於「一知半解」範疇裡的人。看過幾部好萊塢電影,看過裡頭角色側寫罪犯,便誤以為犯罪心理分析者,如同魔術師一般,隨隨便便就可以把罪犯的一切描繪出來。

但事實卻不然,這也是《沉默的證人》(又名:死亡日記)一片欲釐清的觀點之一。

沉默的證人》不同於內地以往的公安劇,它以犯罪心理為主軸,企圖用戲劇來呈現一般人不太會接觸到的題材。


故事從大陸雲港的點兵山坡開始,一具又一具的女屍被挖掘出來,明白地昭示這是一連串殘忍的連續殺人事件。要逮捕這類兇手,通常不是易事。《沉默的證人》雖然把重心放在犯罪心理的探究,卻從未捨棄最基本的刑偵調查(物證、人證等),這是我欣賞本劇的原因之一。

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觀眾什麼叫做犯罪心理學,從主角們的立證到推翻到重新立證,一步步地剖析與論述,觀眾可以藉此清楚地得到最初步的犯罪心理學的知識。

分析罪犯的心理,自然是為了捉到他們,但是光有側寫與描述,並不能定兇手的罪,因此刑偵調查的工作,更為重要。看了這齣戲,除了讓我了解基本的犯罪心理學是什麼之外,也讓我更明白,犯罪心理學不是萬能,沒有背後的證據做基礎,即使逮到罪犯,也無法送他們上法庭。

所以看完整整二十五集,我當下得出了個結論,這部作品就是在結合福爾摩斯和白羅的辦案方式嘛XDD!


本劇令我欣賞的原因還有兩個,就是劇本與角色。

編劇將主線、支線調配得相當巧妙,剛開始看時,我還不懂為什麼編劇要放出馮薇這條支線,她的臥底工作,究竟和主線的殺人案件會有什麼關係。我承認,我不太相信編劇,畢竟我也不是沒看過爛戲,有些編劇寫了一堆支線,結果到最後一條也收不回來,我沒砸電視就很好了。因此,我當時在想,搞不好編劇只是為了湊集數,才莫名其妙寫出了馮薇。

可到最後,我才明瞭原來這樣的安排有其深意。除了表現警察工作的困難與偉大外,編劇更將支線上的角色,和主線的兇手連成一氣,說明兇手之所以在犯案有空白處,正因為支線上某人的存在。

除此之外,這在我前幾篇心得也有提到,整個故事長達二十五集,如何將故事的高潮起伏掌握得宜非常重要。否則一旦拖沓,觀眾可能再也回不來。
沉默的證人》從發現死者,開始追溯死者的過去,架構兇手的整體,到發現疑犯,大概花了將近十幾集,但卻不會令我感到枯燥,因為每一段的發現,都是一塊塊拼圖。隨著主角們周馬與劉老師的蹤跡,那種逐漸得到真相的喜悅,不僅存在於主角身上,更感染了我。

然而,當疑犯真出現時,另一種情緒卻吞滅了我和主角們。
懷疑、沮喪、不安......兇手確實是這個人嗎?

於是,後半段等於在反動前半段。但若僅是重覆前半段的偵察與推測的工作,故事必定會走入死胡同。因此,編劇使了一招,叫我不得不揪著心等答案。

沒錯,編劇開始針對男主角周馬身邊的人下手了。

這是最殘忍的招數,卻也是最高段的,因為它可以將劇情轉向另一個境界與另一個高潮,雖然我因此哭得很慘倒是。


沉默的證人》有一點是我很意外的。

照理來說,這類懸疑劇對我最大的吸引力,除了兇手是誰外,便是他的犯案動機,以及造成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而《沉默的證人》幾乎在2/3的集數時,就已經揭示兇手的身份。兇手都知道了,還有什麼可看性。沒想到,還真的有可看性。

這部分取決於兩個關鍵,一是兇手犯案的原始因素。隨著周馬尋覓的步伐,與劉寶生的失蹤,讓我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二是馮薇臥底的工作終於結束,一直誤會她的周馬得知了實情。這兩個關鍵讓後半部的故事再掀另一波高潮,同時也證明編劇工夫了得,沒使故事冷卻下來。



劇本的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角色的出眾。

沉默的證人》的幾個主要角色,我都非常喜歡。男女主角、配角,包括周馬、葉小晶、袁可為和馮薇,編劇雖然不可免俗地加入了愛情的成份,可是卻拿捏得當,沒使愛情淹沒了主線。

情愛糾葛向來是戲劇無法避免的部分,四位角色當然也形成多角戀愛的關係,但我之所以喜歡他們,就在於儘管他們有著戀愛的煩惱,卻從來不會讓煩惱放大到影響他們生活與工作。他們對感情雖然也會痛苦、惶恐,但始終盡可能以理智來處理。

特別要提的是袁可為和馮薇,比起主角,我更愛這兩位配角。因為他們對工作的認真與付出,簡直難以想像。為人有擔當,毫不扭捏,對於感情,更是豪邁。所以這部戲看不到什麼勾心鬥角(要勾心鬥角也是針對兇手),為愛耍下流手段的戲碼,這是我相當欣賞的一點。

說起來,男女配角的完美度,似乎比男女主角高很多啊!(汗)


本劇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幕,一是劉寶生老師在車站問周馬有沒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當時劉老師已經隱約得知真正的兇手是誰了),二是馮薇持槍射鷹哥,救了葉小晶一命,當時的馮薇超帥的,女配角比女主角更迷人,在這一幕完全得到印證XD(小晶的命有兩次都是馮薇所救,唉...),三則是周馬最後與兇手的對話。

我對兇手一開始並沒有抱持什麼特別的情感,雖然不認同他殺害女性的行為,卻也覺得無關己事。但當他開始將魔手伸向無辜的某些人身上時,我開始痛恨他,恨不得他被千刀萬剮。可詭異的是,周馬為了使他承認點兵山案件的談話,卻又使我不自覺地同情起他。

這段演得真讚,無論是一人獨撐大局的周馬,或者只聽不開口的兇手最後落淚的情景,都震撼了我。兇手哭泣的模樣,彷彿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如果當初他沒有看見那殘酷、極富屈辱性的一幕,今天他和他妹妹會不會幸福一點?

雖說扭曲的靈魂,絕大部分來自扭曲的遭遇與環境。不過有時候我不禁會思考,以兇手絕佳的能耐與頭腦,不能超越這一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